于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工业区找回了时代活力,亮丽转身。25年前的珠宝园老厂房不再“人老珠黄”,而是一座创新行业的潮流旺地,集展览、互联网行业、娱乐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国际化园地。

我在微冷的初冬,来到1983创意小镇,只因这里有家新进驻的互联网众筹公司,将南洋的二十四节令鼓,当成文创展示项目,说会强化这里的文创脉动,幅射新时代的精气神!

年头去的是杭州的“梦想小镇”。当时,随团去拜访阿里巴巴总部。

终于,一位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年轻人,看上了这里的历史底蕴,决心将这里变成一个创意小镇,将老厂房的砖墙换成落地长窗,将失神的外墙变成时尚涂鸦,也让园区中心圈出一个圆形广场,四周道旁的古树守住了年轮,也留守着一路的青葱绿意。然后,求水山的南岭村,取了一个有历史和时代感的名字:“1983创意小镇”。

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与历史神话,在我主观的文化想象中,与马云的阿里巴巴是极端不协调的,似乎,古老的杭州,是削肉腾空出了一大片古典空间,让给了令人目不暇给的数码经济。但,梦想小镇最令我意外的是,所有最前卫的资讯科技、数码商业模式、天使与众筹资本的大小兵团,都隐身于纵横交错、新鲜筑建却刻意扮老的乌瓦白墙巷弄里,让人有时空错置的漂浮感,搞不好,哪个转角处,还会碰上撑伞归来的许仙与白娘子,吟笑声中,错肩见她滑弄着最新的5G手机。

年底,我却去了深圳的“1983创意小镇”。还未落地深圳前,我猜这小镇一定是在大深圳的偏远郊外,否则,发展得天翻地覆、寸土寸金的深圳,哪还有土地建设个稍带怀旧风格的小镇?没想到,这原本名叫南岭村的小镇还真的是藏在罗湖区一处拔高的小山坡上。这山,名叫求水山。这村,则可大有来头。198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当年,这个岭南小村的村委率先响应开放大潮,转农业为轻工业,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劳工密集工业村,特别是支持香港的首饰珠宝业,也使这村拿下“中国第一村”的美誉。

从农耕时代的求水山,改革开放年代的珠宝工业园,到互联网时代的“1983创意小镇”,这88万平方米的小镇,也许是讲述中国经济转型故事的最佳舞台。

去年年头与年尾,我分别去了中国两个“小镇”。

经历35年急速猛进的经济发展,当年的工业厂房和劳工密集的轻工业不再适合深圳了,老旧的厂房,也人去楼空,成了经济转型后的“失业空间”。

这村,不在深圳背后,而是在深圳历史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