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想象一下,当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人,躺在病榻上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真的会靠吟诵这样的诗句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吗?不会,绝对不会!

死亡,是一件令人恐惧却又无法回避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便积极寻找能帮助自己从容面对死亡的办法。毫无疑问,宗教能够给无助的人们安慰、力量和希望。而信仰,更是令无数义士视死如归。“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信仰而死,重如泰山,死得其所。

《潜伏》中余则成在恋人牺牲后,就是靠着一遍又一遍朗读这句司马迁的名言,最终战胜了悲哀,得到了解脱。不过,这句话多适用于乱世,适用于英雄辈出的年代。在信仰缺失的太平盛世,人不容易死得重如泰山,这句话也就失去了力量,成为了空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秋风秋雨中,一片秋叶静静地落下,静静地躺在地上,在秋日夕阳的照射下泛着金黄,确实很美。但是这种美,不是秋叶自己感受到的, 而是我们人类赋予的,这种美对树叶本身而言毫无意义。

生是闷热的白天,白天我们奋斗、挣扎、忍耐,现在夜幕降临,我们疲倦了,我们可以舒服地睡去,不会再受生活的摧残,不会再受病痛的折磨。在这个时候,死亡是一种美,是一种向往。

在太平盛世,人们最喜欢吟诵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特别是那些少年不知死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死的文艺青年们,最喜欢咂摸着这优美的诗句,频频点头,仿佛茅塞顿开,大彻大悟,感受到了死亡之美丽。

其实普通人如果能平平淡淡平平安安过一生就感激涕零了,哪里敢奢望生如夏花之绚烂。至于死如秋叶之静美,更是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但是并非所有歌颂死亡的诗句都是无病呻吟。“死亡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据说这是德国诗人海涅写的,但本人是听三国枭雄曹操说的。几年前看新版电视剧《三国》的时候,风烛残年的父亲正与病魔抗争,暮年曹操的这句台词给了我很大的感动和慰藉,同时也深深地把它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