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前需要禁食?
输血不限于外伤与手术
张维龙呼吁,我国若要充分应对民事或医疗紧急情况,需要维持至少六天的国家血液储备。不过目前,只有1.8%的本地居民是捐血者,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年捐血两次以上。
李思颖医生也提醒,血液成分的保质期是有限的。例如,红细胞能保存长达六周,血小板只可以保存五天。
针对此疑问,养生保健中医诊所林丽明医师说,根据捐血的相关标准,捐血者的血液不能存在引起受血者疾病或危险的药物,如可能引起受血者过敏、致畸、产生不良药理反应或血液质量下降的药物应该完全排除。
捐血保健益处 中西医观点不同
要打破人们对捐血裹足不前的态度,得先消除人们对捐血的误解。张维龙解答以下坊间流传着的捐血迷思。
⑤将蛤蜊煮至壳自动张开,转小火慢炖,加入味噌酱、味淋和发菜。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2017年做了一项“无偿捐血人群的中医体质状况研究”,发现捐血者的中医体质状况优于非捐血者,捐血次数较多者的体质状况较捐血次数较少者更好。林医师解释,根据人体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偏颇和气化代谢的强弱,中医将人类体质分为九种不同的基本类型,而人体体质的形成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结合,是人体与环境的结合。平和体质是健康的代表。
另外,捐献者可先上网donateblood.hsa.gov.sg,使用政府电子密码(SingPass)预约,并填写网上健康问卷调查,缩短在捐血中心的时间。
网上预约与填写健康问卷
①将昆布与清水混合放入小锅中,以小火缓慢煮滚。
味噌蛤蜊汤配海苔
◎捐血后身体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
一般上,捐血前,血库职员会先让捐献者做健康检查,以确保捐献者身体无恙,以及体内有足够的血红蛋白。每一次捐血,根据捐献者的体重,只会采集大约8%到12%的血液。由于血容量可以通过摄取大量的水分来补充,一般身体状况良好的人,只要确保饮水量足够,血容量在三天内即可恢复正常。若是身体的铁质储备充足,身体也会在三到四周内补充红细胞。
李医生也分享:“最常需要输血的医疗状况以手术为首,包括治疗意外事故和紧急手术,因为遇到重大意外事故的伤者通常出血多,情况紧急,若不及时输血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情况可能变得很严重。其次是肿瘤和血液病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病患者血细胞可能低,因为化疗会降低骨髓产生血细胞的能力,血液病患者通常也需要输血。”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如肾损伤、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红细胞计数可能低,李医生认为,本地人口老龄化预计会逐步推高输血需求。
刚过去的星期天(6月14日)是“世界捐血日”。本地每年大约有接近三万名病患需要安全及稳定的血液供应才能生存。
然而,中医则有另一套看法。林丽明医师指出,中医认为捐血类似中医的放血疗法,能改善身体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有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作用。适量的捐血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液粘滞度,延缓衰老,降低疾病风险,促进心理健康。
若是通过分离术捐出血小板或血浆,由于没有抽取血液中的红细胞,这类捐献者可以在休息四周后再度捐献,以避免血液中失去太多的蛋白质。
◎服用保健品如维生素或中药就不能捐血?
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影响了血液供应。李思颖医生指出,因为捐献者可能无法前往捐血中心捐血,社区内的流动捐血活动也减少了。虽然在疫情暴发的最初几个月里,许多需要输血的非紧急手术和治疗减少了,但紧急和半紧急病况,如意外事故、心脏和癌症手术,以及癌症治疗等仍得继续,输血供应也不能中断。
此外,可通过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蔬菜来提高铁质的吸收,素食者更应该吃大量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存在于植物性食材的铁质比肉质中的铁质难吸收。
从一次全血捐赠过程中可以获得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李思颖医生指出,最常需要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但其他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和血浆对某些病人来说也必不可少。血小板是在血液中对血液凝结至关重要的一种物质。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身体会因为血液中的血小板产生作用而自然停止流血。若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发生出血状况,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成分。另外,血液中的血浆成分也包含凝血因子与凝血所需的蛋白质物质。那些由于某些身体状况导致低凝血因子的患者可能就需要输注血浆,尤其是出血时。
她也解释,从药理学看,一味中药可能有十几种至数百种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种类复杂,在不同制剂中,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其吸收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中药具有复杂特殊的性质,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数据目前尚无准确的测定方法。因此,新加坡所用的中药都要经过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的批准。常用的中药大部分都是植物或食物,化学成分比起西药相对低很多,在体内的清除率也快。
◎捐血后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同时,捐献者完成捐血后会获得补铁保健品,建议每隔一天服用一次补充体内的铁含量,以及在捐血后继续补充水分。此外,至少要等12周才能再次捐血,以确保体内的红细胞和铁质已得到补充。
做法:
②在等待汤煮滚期间,将发菜浸泡在冷水中软化。
若饮食中有含丰富铁质的食物如瘦红肉、家禽肉类、鱼、鸡蛋、豆类、深绿色蔬菜、红枣、龙眼干、谷物和坚果等,会对达到捐血所需的血红蛋白水平有助益。
捐血后,一般建议休息大约10到15分钟,再恢复日常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捐献者在接下来三天里的运动表现可能稍微逊色一些。
要强调的是,一次完整的献血可以产生这三种成分,并可同时使三个不同病人受益。另外,在一种称为“分离术”(apheresis)的捐血过程中,主要只会抽取捐献者的血小板或血浆,而这能让捐献者一次捐出更多的特定成分。
材料:蛤蜊200克、昆布(Kombu)1小片、清水500克、发菜1汤匙、味噌酱1汤匙、味淋(Mirin)2汤匙、青葱(切碎)1汤匙。
若捐献者所服用的保健品是维生素或煎煮的草药如人参或灵芝,是可以捐血的。然而,若服用任何传统药物或是草药萃取物成分,无论是药片、胶囊还是药水,都建议等至少三天才捐血。
◎捐血后感觉虚弱,什么都不能做?
若感觉到晕眩或是身体虚弱就应该休息更长时间。可让捐血中心的护士知道自己的状况,休息时可以享用一些小点,但无需吃得特别多,一旦感觉良好就可离开。
根据卫生科学局网站上有关捐血的信息,应避免在捐血前喝咖啡或茶等含有单宁酸(tannins)的饮料,以及富含钙质的牛奶、乳酪等乳制品,因为这类食物会降低体内铁质的吸收。
破解常见捐血迷思
李思颖医生补充:“捐血的益处如同做义工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因为捐献者献出他们宝贵的时间和血液来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而这样的志愿活动有助于提高捐献者的幸福感。”
新加坡红十字会捐血者计划总监张维龙与李思颖医生皆指出,目前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显示捐血对捐献者可达到的确切身体保健益处。不过,一般需要本身的健康状况良好才能成为捐献者,而助人的过程也对心灵健康有益处。
受访医疗专家强调,捐血属于必要项目,并希望解开常见迷思,消除人们对捐血的疑虑,鼓励更多人在疫情期间也捐血。
人们不应该禁食或是特地戒口,而是要确保休息足够。可在捐血前吃一顿简餐(light meal),但更重要的是保持饮食均衡。
为维护捐献者的健康,在捐血前皆会经过手指针刺试验,测出捐献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确保血液中有足够的红细胞后才会继续。自2018年1月起,男性捐献者的体内血红蛋白水平须达到的最低水平从原本的12.5g/dl调高到13.0g/dl。
李思颖医生指出,在困难时期有捐献者持续捐血,让急需输血的患者能继续获得所需。然而,疫情还未结束,血液的使用量未来可能会激增,因此仍需捐献者主动捐血,使本地血液储备供应充足。
捐血前,建议先查看卫生科学局网站(www.hsa.gov.sg/donor_criteria)或致电62200183,了解冠病预防措施的最新信息,使用网站的自助工具检查自己是否合格。
最常需要输血的医疗状况以手术为首,一些特定治疗及重症冠病病患也需要输血。但目前,只有1.8%的本地居民捐血,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年捐血两次以上。受访专家就一些坊间流传的捐血迷思做出解释,以期消除人们对捐血的误解。
随着近期有部分医疗服务逐步恢复,预计血液使用量也将随之增加。李思颖医生说,多数冠病患者只有轻微症状,不需要输血。不过,受到冠病严重影响且需要重症护理的患者,往往由于身体对疾病的反应,导致红细胞计数偏低,而需要输血。最严重的冠病患者若得使用体外膜氧合术(ECMO)仪器,通常也需要大量输入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成分。
国立大学医院实验部门血液科高级顾问医生李思颖说,病人通常需要输血是因为红细胞计数低,而导致红细胞计数低的因素包括慢性出血,铁含量低,有骨髓状况导致红细胞不能形成,或是在接受化疗等。”
以下是The Carbon Chef厨师Ben Kirk与邱德拔医院饮食与营养学部门推荐的补充体内铁质的汤品食谱。
④待汤开始煮沸时,取出昆布、加入蛤蜊。
为防范冠病,捐献者在进入捐血中心前除了得完成基本健康评估检测外,等候区座位与采集血液的床铺也会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
严重冠病患者需要输血
⑥汤煮开后,用青葱点缀即可上桌。
③清洗蛤蜊,去除泥沙污垢。
她指出:“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并没有规定服用中药者不宜捐血。然而如之前所提到,如果你服用的是药丸或胶囊等传统中药,包括草本提炼精华,则必须等三天后才可以捐血。
多数人在捐血后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只有一部分捐献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晕。护士会指示所有捐献者在捐血后坐着休息至少10分钟才离开。
三种血液成分 可同时使三个病人受益
新加坡红十字会捐血者计划总监张维龙指出,若要满足本地病人的输血需求,每天需要大约400袋血液。要强调的是,不只是受伤流血或动手术的人才需要输血,特定治疗如癌症以及血液相关疾病也需要输血,才能让病患完成日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