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的主旋律改编自南音四大名谱之首《四时景》,带出昭君儿时的欢愉岁月。韵味浓郁的南音套曲《我只心》(我此心)表达王昭君入宫后被“禁锢”之苦闷、孤寂、抑郁与无声抗争。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是《抉择》一幕的主调,展现昭君一出阳关无故人,是生命的临界点,从此进入一个充满未知的新地域。
公众可通过湘灵的Facebook、YouTube和网易平台,免费观赏“新加坡国际青少年南音展演”的所有节目。
湘灵音乐社下星期主办“新加坡国际青少年南音展演”线上活动,为区域年轻南音人搭建国际展演平台。湘灵这回还与厦门、泉州、石狮、台北和台南的多个南音团体联手,以新视角诠释王昭君的故事,制成南音视频《君·心》,作为主打节目。
湘灵艺术总监林绍凌说,他们把参与者的年龄设定在35岁或以下,有些地区如菲律宾已无法派出年轻表演者,印度尼西亚则因疫情停止一切活动。
参与这次活动的,除了湘灵音乐社,还有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厦门市南乐团、石狮市声和南乐社、台北华声南乐团,以及已有229年历史的台南振声社。
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送上新作《阔阔真·流连刺桐》,以阔阔真公主奉元世祖之命,经刺桐远嫁波斯的故事为背景。厦门市南乐团也献上新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借北宋柳永的词,描绘有情人离别时的凄凉哀婉。石狮市声和南乐社由社长蔡维镖亲自策划和指导16名平均年龄不到15岁的青少年,以传统南音对唱方式呈现《听见雁声悲》。蔡维镖也是这次南音展演的音乐顾问。
浓缩成10多分钟视频
《音韵绕梁》由参与团体各自送上一段自己摄制的视频来展现实力。台湾振声社送来《梧桐叶落》,台北华声南乐团选唱《头茹髻敧》,都是传统曲目。
为了鼓励年轻人接触和传承正被边缘化的南音,湘灵在2015主办首届“新加坡国际青年南音展演”,广邀各地青年南音表演者来新同台演出,并在2018年办了第二届展演。湘灵执行总监王碧玉说,他们原定去年办第三届,却因冠病疫情被迫展延,但疫情一直不见好转,只好把活动搬到线上。
第一届南音展演时,湘灵安排各地表演者联手打造以陈三五娘为主轴的《新荔镜缘》,第二届时原本要以王昭君为主题,但后来改成《启程·十年》。林绍凌说,这次再把王昭君拿出来讨论时,却面对一个残酷问题,线上观众的注意力很短暂,他们必须把一个多小时的戏,腰斩、肢解和浓缩成10多分钟视频,才符合眼下新常态。
16名青少年对唱呈现
《承传》将播放三则短片,反映本地传统马来音乐,印度舞(Odissi),以及湘灵年轻学员在继承和传扬传统文化所历经的的崎岖道路,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传统艺术的关注。
“新加坡国际青少年南音展演”的主打节目《君·心》,由湘灵与厦门、泉州、石狮、台北和台南的多个南音团体联手,重新诠释王昭君的故事,制成南音视频。
王昭君在南音大型套曲和散曲中占有一定分量,较常听见的曲目包括《听见雁声悲》《出汉关》《山险峻》等。湘灵这次借助虚与实的艺术处理手法,通过《童趣》《禁锢》和《抉择》三幕场景,打破常规表现形式,带领观众聆听昭君之心声。
“新加坡国际青少年南音展演”分三天推出不同内容:3月25日晚上8时首播《君·心》;3月26日是《音韵绕梁》;3月27日播放《承传》的三部短片。
林绍凌说,他们原本的想法是让每个参与团体派一人扮演昭君和表演一段唱腔,却发现大家的形式各异,很难剪辑成视频,最终只取声音,画面由湘灵摄制,当中穿插舞蹈,舞者是党琦,编舞是梁兼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