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后来在香港一所国际学校上到四年级时,受到一位同学的欺凌。当时,校方一方面批评霸凌者,通过多种方式教育霸凌者,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写了道歉信。另一方面,校方还组织朋辈支援组,让其他平时和孩子关系不错的同学去安慰他,还写慰问卡给他,告诉他,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老师和朋友支援的人。校方正确处理霸凌的态度和方式,教育了所有学生,也让学生学习到,在看到不公现象时,站出来、不冷漠对待,才是正确的,也是具有道德勇气的行为。

这事件反映出那所小学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态度。我曾为此发表过评论文章,赞赏学校老师的处理方法,这“一句话构成的霸凌”反映出学校对霸凌的敏感度。如果在面对霸凌的态度上,有什么须要坚持的原则,那就是学校不仅要宣称对霸凌零容忍,也要有相应的机制去实现这种零容忍。

(作者是前媒体人、童书创作者)

我的孩子七岁那年在美国一所普通公立小学上学,有一天放学回家,他怯怯地把学生手册拿给我,说老师让我看。原来手册上写着他霸凌别人,并受到相应的教育和训诫。怎么霸凌了呢?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他给同桌一个叫Emily的同学,写了一句话“Emily wears diaper”(Emily穿尿片)。他从这件事中学习到,无论怎样调皮捣蛋,都不可以漠视或者侵犯他人的尊严和权利。

越多人对校园霸凌敏感,就表明越多人把他人的尊严放在心上。希望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能真正尊重差异、尊重每个人生存的价值和权利。我们不是生活在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时代,学校如何处理霸凌事件,反映出学校对全体学生教育的标准,对校园霸凌零容忍的态度,也代表一种向文明迈进的努力。从社会范畴来讲,大众对于霸凌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整体文明,人们对霸凌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问题。

两个外地学校处理的案例

但我觉得在这份“态度”上,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进步空间。10月16日,《联合早报》交流站的《你能否分清嬉戏与霸凌》一文,作者陈竟文指出,在学校厕所曾目睹一个在隔间里的学生,被同学泼水和丢厕纸,但因为听到那个被欺负的学生自己也在笑,并且其他学生也适时收手,所以没有报告老师。文末,陈竟文指出,开玩笑也必须有分寸,如果哪天被开这种玩笑的人情绪不佳,就有可能爆发冲突。

我觉得陈竟文有一定的“敏感度”,对这些看似寻常嬉闹事,也会认真思考。其实在中小学阶段,一些霸凌都是从所谓嬉戏开始的。首先,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敏感度,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那个隔间里的学生会怎样?对霸凌和可能发生的霸凌行为敏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

孩子之间很多霸凌行为的开端,是源于看某个同学“不同”,小到起绰号,大到因为看不惯某个同学的个性或行为,而采取小团体的孤立和打击;还有的是因为看到某个同学的某种“弱势”,而希望掌控支配对方。因此,我们在校园和家庭里,都要加强价值观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陷,也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差异,真正从价值观层面埋下对霸凌说“不”的种子。

校园霸凌是个古老话题,一直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在人们还未做出认真研究的时候,很多文学作品已经反映这个问题,例如英国作家托马斯·休斯1857年出版的《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等。校园霸凌涉及人性、社会的种种黑暗面向,似乎是难解的社会痼疾;而且有些霸凌事件成因复杂,单靠纪律和法律无法杜绝,就和刑罚无法杜绝犯罪一样。但是,我们仍有希望大幅减少它的发生。校园霸凌虽然一直存在,可是公众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要预防和减少霸凌事件的发生,最为关键的就是人们的态度。

心理上的伤,就更不被看见。有些欺凌别人的小恶霸,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闹得狠的时候,也不过是被打一顿,撵出去。这是过去的“态度”,大人要么无暇顾及或等闲视之,要么就用暴力解决暴力。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公共教育加强,社会意识进步,人们对于校园霸凌有了更多认识,态度也就跟着转变。

此外,这个所谓“态度”还包括身在其中的霸凌者和受害者怎么看待有关事件,也包括家长和教师如何看待,以及公众如何看待。我记得小时候,发生在校园内外的霸凌事件不少,我自己也曾遭遇过。但那个年代的孩子,普遍不会把这些糟糕经历说出来,就算说出来,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帮助。只要不是重伤,通常被当做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一种跌打碰撞。

这是一种预防霸凌须要建立的基本共识和态度。

近期一些有关校园霸凌的事件引起很多人担忧,不仅家长、教师,很多关心教育的人也都在讨论。其中较受瞩目的一起是9月23日,启化小学一名男学生在楼梯口被殴打;另一起是10月3日美廉中学一名中一女生被殴打至耳膜破裂。这两起事件被揭发,是因为有相关视频流传出来,或者有路人报警。是不是还有一些霸凌事件,根本没有被人注意到、没有被告发呢?我们该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又该如何向校园霸凌说“不”?

越多人对校园霸凌敏感,就表明越多人把他人的尊严放在心上。学校如何处理霸凌事件,反映出学校对全体学生教育的标准。人们对霸凌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