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涨船高的房租一环一环驱赶到更远住处的“北漂”,每天要起得更早,到家得更晚。相对来说,其他人群通常可以网购,对物价抬升的敏感性较低,承受力也较高,但也并非完全不受影响。

这些利益相关者恰恰是城市治理必须关注的群体,而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应得到充分保障。因此,政府不应有操之过急之心,行独断专横之为,避免留下难以破解的“后遗症”。

对于城市这样的庞然综合体,特别需要全面均衡发展,避免“顾前不顾后”的负面影响。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其城市治理的理念和做法会影响中国许多城市,所以更应充分考量和统筹运作。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整治“天际线”时,也要照顾城市的“地平线”,避免出现“天壤之别”。归根结底,城市的旨趣在于变得更为宜居和亲商,而不是同居民和企业“过不去”。

在进行城市规划和街区设计时,应着眼于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布局和安排,为仓储式空间和物流平台提供发展契机,并使整治运动留下的市场空白得到弥补和提升。

最后,应进一步扩大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为企业兴建和租用集体宿舍提供补贴,使城市运转离不开的工薪阶层和流动人口能够留得住,并为城市居民和企业提供服务。如果不为这些群体提供住房、教育等必要的公共服务支持,就难以为高效的城市运转提供充分的支撑,并可能让身居其中的人们徒增成本和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本不会均等地分摊到每个人和每家企业的头上,而是会进一步拉大差距,并放大马太效应。比如,对清理“拆墙打洞”和批发市场反应最快也最不满的群体,是居住在中心城区的中老年人群和弱势群体。他们为了买菜、吃饭、理发等日常生活需要,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走更多的路。

不过,这些行动也导致意料之中和意想不到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各种成本,使城市的宜居性和营商环境都受到影响。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府计划还将进一步推进城市整治行动。笔者以为,在做好“天际线”之余,也应考虑“地平线”的问题。

其次,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考虑符合宜居特征的卫星镇布局,并优化商圈和生活区的配套设计。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前互联网时代遗留下来的城市规划显得过时和格格不入。

对群租房、批发市场和街巷小店的清理整顿,令北京市的街头巷尾焕然一新,但也导致房租上涨,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物流、餐饮、快递等业务首当其冲,从业人员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房租,而企业也面临招工用工难题。此外,印染、水处理、家具加工等业务都须在北京以外的地区委托代理,无形中使得物流和交易成本递增。

首先,政府在开展此类大型城市更新计划前,应做好充分的论证,并切实听取民意。无论是对被整治的对象,还是对因为整治而生活不便的居民和难以适应的企业,都应提供必要的缓冲期和调整期,使其能够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

整治运动也让政企合谋的现象再次浮现,政府有了生杀予夺之权,而企业不得不委曲求全,甚至滋生新的腐败问题。与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可能会因为这些政策而游离于生存线,甚至会关停倒闭。这可能会让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尽管金融大鳄和资本巨擘仍然可以游刃有余,但会发现无机可投。

整治运动也让企业付出了代价,并会影响整个营商生态环境。一些在清理范围之内的企业不得不几易其家,否则就难以在北京继续存在。上下游企业的搬迁,也会导致产业链的断裂,并产生全行业和跨行业的连锁反应。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自去年底以来,北京市在积极整治城市容貌,无论是破解“拆墙打洞”,还是为了“亮出天际线”而拆除违规牌匾标识,都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整洁和有序。同时,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行动计划,也推动了一大批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功能定位的企业搬迁,使城市蓝天复现、秩序井然。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这些成本毫无疑问都将直接或间接地、或明或暗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即城市居民和企业的头上。尽管居民和企业可以从市场上选择,但是许多都是刚需品,且政策导致市场竞争程度减弱,留给他们的选择余地不大,有时候甚至不得不接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