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近日发布公告,停止其标志性的营商环境评价项目,并不再发布《营商环境报告》。据信这同营商环境评价受到政治干预和内部舞弊的侵蚀有关,而中国等国家被指可能涉及操纵这份声誉显赫的全球排行榜。
同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争夺国际排名话语权,参与和开发更多有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使国际排名市场健康规范发展,通过优胜劣汰来激励国际排名保持客观公正和持续优化。
中国营商环境的实需要得到名的认可,如此才能实至名归。尽管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推出了中国版的营商环境评价,但是其封闭答题的僵化考评模式颇遭诟病。同时,中国国内涌现出多份营商环境评价,但是利益驱动和缺乏中立性使它们很难令人信服。
不得不说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恰恰是被牵着鼻子走,按照这些最佳实践和金科玉律进行改革而陷入困境。但是,国际排名是全球声誉、援助、资金和人才流动的重要参考,其根深蒂固的地位难以撼动,如果不能改善国际排名,也会面临发展困境。这使很多国家遭遇国际排名的“软暴力”,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他们还指出多个指标存在的不足,比如要增加指标反映政府积极作为所发挥的正面功能,更多关注跨国经贸企业所面临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应删除总指数和各国排名,因为这既没有实质意义,也会招致各国干预和利益冲突。同时,专家组也建议提升营商环境评价的透明和监督,通过内外部的各方面努力重建其公信力。
实际上,早在2020年8月底,世界银行就发现可能存在数据失当问题,并委托内部和外部的审查机构调查。今年9月,美国威凯平和而德律师事务所(WilmerHale)应世界银行道德委员会要求,提交了一份独立审计报告,对其2018年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的数据失当问题调查。
近些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善明显,企业办事创业经营的成本持续下降。中国各级政府下大力气全面深化改革,切切实实解决了许多企业过去遭遇的老大难问题,厘清了政商关系,使企业家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这项争议事件也反映了跨国排名所带来的能上不能下的棘轮效应。审计报告也显示,不止一个国家对世界银行抱怨或施压,希望可以提高它们的排名。能上不能下的排名压力及其对全球投资的风向标意义,使各国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提升国际排名。当国内改革难以继续大刀阔斧地推进时,通过国际运作来提高排名,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国际组织全球排名何去何从?
这份报告指出,世界银行希望推动成员国增资运动,而中国是主要注资国家,所以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前首席执行官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曾向营商环境研究团队施压,迫使他们修改数据。2017年底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排名,中国实际上应该是第85名,但是最终公布的名次是第78名。其他两个国家的排名也发生微调。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对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排名表示不满。比如,2014年透明国际认为,虽然中国反腐败行动令人瞩目,但其在“清廉指数”排名不升反降,中国外交部据此认为其评估和实际完全相背、严重不符。今年上半年,彭博社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抗疫韧性进行排名,向来表现不佳的美国居然名列第一,同样引发中国不满。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国际排名与中国期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并使中国希望能够对其产生影响。
该报告指出,《营商环境报告》对2018年的中国、2020年的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了有违纪律的数据调整,使相关国家的排名发生变化。中国在2017年报告的排名为第78名,中国政府有关领导人对世界银行高层领导表达关切,认为排名和中国经济改革事实不符,希望能够提高名次。
世界银行的排名为中国营商环境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晴雨表,这也说明中国仍然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在这个排行榜上的表现的确亮眼,无论是名次提升速度还是幅度,抑或是得到肯定的改革范例,都一骑绝尘和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中国在2019年和2020年的排名分别为第46名和第31名,名次大幅提升。中国国务院也罕见地将这份国际排行榜作为亮点频频祭出,并敦促各地政府以此为标准来对标和改善。
世界银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排名来推动全球营商环境改善。这套评价体系从企业开办、经营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出发,以一个假设的企业来观察其同政府打交道所要承担的各类成本,据此反映营商环境的优劣。应该说,这样一种基于第三方评价和排名的策略,对许多经济体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特别是中国、俄罗斯等转轨国家,非常重视这个排名,想方设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来提升营商环境。
如果中国的营商环境“内外兼修”,既注重做好国内改革工作,也着力于通过一些不正规方式干预或左右国际排名,由此产生的次生效应不容小觑。毕竟,世界银行之所以会因为中国表态而修改数据,同讨好这位“金主”有关,也让很多人担心中国利用“锐实力”而可能对全球治理带来威胁。
同期发布的另一份独立评审报告指出,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项目意义重大,但是其研究方法须要进行重大调整。评审组认为,营商环境应衡量事实上的营商环境,而不是关注法理上的营商环境。
中国营商环境改善了吗?
作者为现居北京的学者
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
如果世界银行排行榜所反映的情况并非事实的全部,则可能让人们怀疑中国的营商环境实际上发生了什么。这个充满戏剧性的丑闻表明,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的表现微妙而复杂,也使中国营商环境改革事业蒙上了阴影。
由此可见,国际排名固然可以反映和激励各国改革,但是如果太当一回事,就可能使一些国家陷入内卷而难以自拔。比如,有学者就提出“计分卡外交”理论,认为一些国际组织通过全球排名来规训国家,使它们能够按照其所指挥的方向进行改革。这在引导各国向善和改革方面有很大作用,但是如果国际排名被操纵或误导,也会带来削足适履和南辕北辙的负面影响。
格奥尔基耶娃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她公开否认向员工施压操纵数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接受问询时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希望世界银行全面调查,维护《营商环境报告》的专业性和公信力,以及世界银行及其成员国的声誉。
有鉴于国际排名本身的问题诊断和跨国对标价值,近些年来国际排名越来越多,中国也早已无法摆脱国际排名。但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排名的监督和问责,使其能够按照科学、循证、客观、中立的方式运作,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
北京和上海是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两个样本城市,它们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非常有针对性,既推动中国的全球排名稳步提升,也带动全国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换句话说,中国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既有针对世界银行评价的“应试教育”,也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素质教育”。
在当前全球治理格局中,国际组织和主流媒体仍然掌握主要话语权,并通过评估和排名对各个国家进行引导和规训。这些国际排名背后反映的是有偏见的政治意识形态,并可能受到政治利益的干扰,如果不加选择地使用,可能带来严重的误导。
公然指出中国这个“模范生”从中作梗,可能使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遭遇尴尬,也使相关问题进一步恶化。如果只是某个国家涉及问题,排行榜就不应就此废弃。但是,一颗老鼠屎也可能坏了一锅粥,特别是向来以客观中立著称的世界银行,对此类事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