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社会与法庭组副主任陈凯松,与大家分享了一次因好奇而无意间完成的人物专访,那回他经过珍珠坊,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磨刀声,那时他在珍珠坊和珍珠百货商场之间,四周都是卖吃的,磨刀声与四周环境不符,好奇之下,循着声音上了百货商场二楼,发现声响来自一间店名叫“包利”的小店,磨刀的却是个女师傅,当他上前表明身份时,磨刀师傅的丈夫却不乐意,后来他趁着她丈夫走开时,成功访问了这位难得一见的女磨刀师傅。陈凯松说,“生活进行中”是带着读者去看他们所没看到的东西,从中发掘生活的价值。

记者走上讲台分享新闻线上的故事,吸引好些公众聆听。

从小人物看大时代

联合早报新闻编辑副主任郑景祥与大家分享了他任晚报采访副主任时采访的一个加龙古尼之女,这位从小在废纸堆中寻宝的废纸业女董事陈旆芬继承父业,将废纸事业扩大经营。陈旆芬小时候住在马国柔佛,但父亲的废纸生意在新加坡,她也在新加坡读书,每天清晨从新山过长堤到新加坡上学,放学的时候到父亲的废纸厂等他下班一起回新山。有时就拿着饭盒,坐在父亲的罗厘上吃。目前陈旆芬还在家里设了废纸回收柜,三个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很有环保观念,不介意妈妈从废纸堆中找到的玩具、文具和故事书。

新闻中心社会与法庭组副主任温伟中的一位访问对象为天翼海鲜老板林子翔,他最特别的是,搞餐饮业却偏选偏僻的地方开餐馆。先是在大巴窑工业区开“天翼海鲜”,不远处就是寿板店,有人办婚宴时迎面碰到出殡队伍,却也影响不了大家的好心情。因租约问题,林子翔后来又搬店到更偏远的万礼路。林子翔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经营得法,食客也会闻香而至。

加龙古尼之女与女磨刀师傅

华文媒体集团主管李慧玲说,当年她从早报调任《晚报》总编辑时,曾思索要办一份怎样的晚报,塑造一份怎样的报纸,想起同事说,希望报纸是一份可以拿回家和孩子一起看的报纸,又想到晚报是较接地气的,因此觉得人物是很好的切入点,因为人的故事很容易触动人心,引起共鸣。但“生活进行中”人物专访系列并不完全只是大人物或是所谓成功人物的专访,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生活中有许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们很认真的工作,即便是个家庭主妇,她不一定培养出总统奖学金得主,可她们很认真的教育孩子,做很好吃的晚餐,社会上应多认可这些人物,所以这个栏目叫着“生活进行中”而不是什么“大人物”或“深度访问”等。

从生活中寻采访对象

《生活进行中》一书的其中一位受访者黄子恒当晚也现身说法,到现场分享他如何走过生命低谷的经历。黄子恒是在国大迎新会中,因跳水意外而瘫痪,黄子恒回忆自己如何在流下痛苦的眼泪后,在母亲、家人、同学的协助下成功完成大学学业,目前从事教育工作。

李慧玲也谈到,要找访问对象好像不是很困难的事,可是要从他们口中问出东西其实难度蛮大,包括采访过的巴士司机、女德士司机等,李慧玲也分享了一些采访案例,例如她访问大厨黄清标是因为上门探访住在租赁组屋的一户人家,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还是有特殊需要的小孩,他们告诉她,有位黄清标师傅从报上看到他们家的情况后,亲自提着烧鸭到他们家探访。后来李慧玲访问当时在金山楼当主厨的黄清标时,他告诉李慧玲:自己也穷过。事实上,黄清标做的不只这些,他还送月饼,请他们一家到金山楼吃饭,每个月通过银行转账支助这家人。

上周五(7月6日)晚上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早报悦读@NLB”,请来四位拥有多年采写经验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也是联合晚报新书《生活进行中》的其中四位作者李慧玲、郑景祥、温伟中及陈凯松。分享会吸引各年龄层读者,场面热烈且互动性强。

温伟中说,新闻工作主要是求真,包括真的绯闻、真的丑闻,只要是真实的生活。“生活进行中”的系列专访,从小人物的经历可以看到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他举例说,当他访问泰山药行这家在牛车水开店61年的中药行,听第三代接棒人谈起他们的祖父在1937年中国爆发卢沟桥事变时,从中国逃难到新马,过后二战爆发,又过了艰苦的生活,战争后在牛车水开店营业,但后来牛车水建地铁站,十几年来他们在牛车水的小店天天尘土飞扬,生意一落千丈,一天营收几百元。温伟中说,许多小人物也和我们一样,他们有坚持,但也有软弱,有害怕的时候,他们的勇敢和坚持,他们怎样面对,怎样克服困难,以及从中帮助他们的可能是身边的亲友,自己的另一半,或是身边的贵人,这些都带给我们启发,他们的坚持和互相帮助传达了社会的正能量,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从小人物看大时代,从中挖掘了时代的面貌,这些都是媒体人希望传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