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远在他乡的人和家人取得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这种信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家书”。现代人只要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通个视频就能够和在异地的家人联系沟通,还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写家书吗?

在写信的过程中,她向我讨教几个生字,我因此有幸一睹信的内容。其中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虽然以前您对我不好,爱哥哥多过爱我,但我决定原谅您。”这句话对一个带着原生家庭的伤害而长年活在苦毒中的老人家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我无法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女儿已经自由了!当女儿选择了饶恕,自己就获得了心灵的释放,奶奶曾经带给她的伤害就再也不能辖制她的生命了。

女儿是一个心思细腻、情感内敛的女生,许多说不出口的话语都透过文字表达。她自小就喜爱以书信表达自己的真诚祝愿。即便是赠送他人礼物,她也会认真地书写感谢卡或信函。虽然她没有承袭我的写作爱好,她却很早就意识到文字的魅力和功效。我往往是藉着她的家书才察觉到她的善解人意和丰沛的情感。

去年,独居的老人家翻出了泛黄的字条和信件,一边读着,一边拭泪。女儿的姑姑刚好去探望她,适时见证了她老泪纵横、忧伤懊悔的一幕。

为了讨好重男轻女的奶奶,她年幼时就晓得把好话写在字条上,递给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奶奶,希望藉此得到她的善待和认可。然而,她的用心和善意非但没有得到奶奶正面的肯定,反而是变本加厉。祖孙女之间也因此充满了矛盾和愤恨。直到老人家搬回到芙蓉的老家后,两人的关系还是冷若冰霜。

女儿回新加坡过年的期间,我把这样的情景转述给女儿。她默默地聆听,没有说什么。不料,当天她就给多年不见的奶奶写了一封信,离新之前还嘱咐她的哥哥要把家书交给奶奶。

去年12月中旬,我们齐聚在墨尔本参加小女的大学毕业典礼,顺道一起度假。虽然我们有很多面对面谈心的机会,女儿还是不厌其烦地写了两封家书,一封给父母,另一封给她的哥哥。女儿年少时就负笈海外,来自她的家书最多,可见她在写家书这件事上最殷勤。

杜甫的诗《春望》中有个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我来说,女儿的家书也是珍贵得如万两黄金!

我们一家四口分居三地。虽然skype视频和微信电话是我们主要的联系方式,但我们也有以家书互诉衷情的温馨时刻。这在一些人的眼中也许是食古不化,但我对这样的家风是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