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维亚(青衣)和其他居民在护工的带领下,每天早上做运动,不时也会有唱歌和外出等社交活动。(张俊杰摄)

同类业者红冠乐龄生活租用的是政府组屋或私人公寓,成本虽不像有地住宅那么高,但也仍然不低。创始人兼执行总监吴景鸿透露,公司正在探讨在新山或峇淡岛成立辅助生活设施,把本地年长者带到那里养老。“不论是租金还是生活费,这些地方都会比新加坡便宜很多。”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今年6月为亨德申路98号的国有房地产招标,邀请投标者提交涵盖银发族共居(Silver co-living)选项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要配合社区活动以支持活跃乐龄生活并加强社区联系。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在TS Home的名义下联合竞标,红冠乐龄生活则是单独投标。

望以较低租金向政府租用国有房地产 从而减低收费

延伸阅读

学者:辅助生活模式比年长者各聘女佣效率更高

另一个业者红冠乐龄生活,则是租用政府组屋或私人公寓;每个单位最多有四名年长者与两名护工。红冠从2021年4月运作,目前有172名年长者住在35个单位,聘请了59名女佣当护工。

卫生部和护联中心在人力部的支持下,去年9月推出“同住年长者共用看护沙盒计划”(Shared Stay-in Senior Care Services Sandbox),参与业者包括圣伯纳德辅助村、红冠乐龄生活(Red Crowns Senior Living)、 Econ Health & Wellness 和 TS Care Services 。

卫生部和护联中心将在明年第一季评估上述沙盒计划的成效,包括服务需求、业者和护工的反馈,然后才决定下一步做法。

奥利维亚(Olivia Stewart)六年前搬进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Saint Bernadette Lifestyle Village),这里每天24小时有护工轮班,照顾她和舍友的起居。这类辅助生活设施是本地较新兴的看护模式之一,为较独立的年长者提供共同居住和护理服务。目前,本地提供这类服务的业者不多,相关的政策条列也尚未明确。

然而,如果外迁,年长居民的家属可能就无法经常探望他们。吴景鸿说:“这毕竟只是一个选项,我们会遵照年长者和家属的意愿,为他们安排。”

黄玉亲说:“我们如果可以用较低的租金向政府直接租用国有房地产,所收取的服务费也就可能进一步降低至每月3000元到3500元。” 目前,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设施的每月收费从4600元起跳。

此外,有些屋主虽然有意出租房屋,但他们对于让年长者居住有所顾忌,因此较难找到合适的住宅。

参与业者可获得外劳配额优惠。据了解,它们可凭借每三名入住旗下设施的年长者人数,聘请一名外籍护工,没有上限。它们也可以从缅甸等更多国家引进护工。

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2015年在武吉知马路的一栋平层洋房开业,如今增加了三栋私人有地住宅,以及一间店屋。联合创办人黄玉亲医生说,这些设施目前都在住宅用途土地上,因此租金成本很高。这和一般的疗养院不同,它们用的是医疗用途土地。

79岁的奥利维亚六年前搬入武吉知马路的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住在自己附带浴室的房间。这个有地住宅设施共有九个房间,以及客厅等公共活动空间。(张俊杰摄)

2015年开始经营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的黄玉亲医生说,由于之前护工人数受限,辅助村的运作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我们加入沙盒计划后,就第一时间聘请更多外籍护工。”

不过,卫生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两个部门了解医疗业需要更多外籍员工以加强劳动力,应对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给予业者更灵活的工作准证安排。这包括可从更多国家聘请员工,以及可获额外配额,但当局没有说明具体数量。

创始人兼执行总监吴景鸿说,受聘的女佣都有照顾年长者的经验,若有需要会进一步为她们提供物理治疗等方面的培训。“我们经常会接到公众的询问,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当局可以给予更多配额,以满足人手需求。”

黄玉亲说,这个选项除了能够让居民养老,也可在保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吴景鸿也认为,这样的设施可以展现一个富有创意和生命力的护理模式。

其中一名护工范妮(Fanny John,25岁)原在缅甸接受的是女佣培训,五年前来到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工作后,才开始学习和掌握更多护理技能。她说:“每个居民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相处久了就能了解,虽然工作量大,但每天仍有较固定的流程。”

按照人力部的工作准证框架,医疗护理业者属于服务业,须维持35%的客工比率顶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简称DRC)。也就是说,业者可聘请的外籍工人来源地受限制,且人数不可以超过员工总数的35%,S准证持有者则不可超过10%。

黄玉亲和吴景鸿都强调,辅助生活让年长者可在居家或疗养院以外有多一个选择,可以满足他们的生活、社交以及基础护理需求。

圣伯纳德生活辅助村目前共有五处设施,除了武吉知马路,另四个在亚当路、如切路、三巴旺和实龙岗,共有37个居民,10名护工。这些设施的护工是按每天12小时轮班,每周工作六天。他们负责照顾居民的生活起居,但配药等医疗相关事宜则由当值护士负责。

辅助生活设施面临高租金挑战 业者探讨跨境养老可能

“沙盒计划”缓解养老机构人手短缺

新跃社科大学副教授(老年学课程)和体验式教育中心高级专家马学嘉博士说,这个沙盒计划有助缓解医疗护理业的人力短缺问题,但当局应多管齐下,包括为看护者提供更多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人们成为兼职或义务护工,以及善用科技来减轻看护者的负担。

他也认为,辅助生活的模式比年长者各自聘请女佣的效率更高,也能提供更好的专业护理服务。“我们确实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服务模式进行更多试验,以了解这些措施的可扩展性、成本效益以及所提供护理的质量。”

有关招标已在8月结束,当局目前还在评估,预计年底宣布结果。

79岁的修女奥利维亚住在武吉知马路一处有地住宅,那里还有七八位年长者,由护工全天候照顾。这群年长者虽然起居无忧,但期盼着能有更多活动以打发漫漫长日,无奈护工人手有限。

这类辅助生活设施的经营者因此呼吁政府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他们聘请更多外籍护工,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而不断增加的护理需求。

研究人力经济的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认为,有关的配额制度应平衡本地薪金、生产力和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就目前的护理模式而言,除了利用外籍人力来满足需求,没有其他可行的方法。

除了人力短缺,本地新兴的辅助生活设施经营者面对的另一大挑战是租金成本。有业者呼吁政府提供优惠,有的探讨把年长者带到新山或峇淡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