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去年11月推出乐龄SG计划,多管齐下支持年长者原地养老,本地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这个政策切合实际,超过八成受访的年长者表示希望在现有住家安享晚年。

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到了2030年,本地四分之一的人口将是65岁及以上。85岁及以上的人口也在快速增加,目前本地这个年龄段有6万4000人,其中约六成体弱多病,有4%面临较高的社交孤立风险。

陈杰豪:须提供硬件设施 及社区对年长者“心件”

郑宝莲受访时说:“以往我们总认为家是和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起组成的,但这个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家已超越(传统)家庭、同住在一起的概念,它扩大至邻里社区,包括你对邻居了解多少,你对所在邻里是否有归属感。”

国家发展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在研讨会上致辞时指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并让贡献良多的年长一辈原地养老和照顾他们的需求,除了须提供有形的硬件设施,也要有社区对年长者的“心件”。

结果,多达82.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无意迁出现有住处,只有17.25%有意另寻养老地点。 

有意在他处养老的人当中超过一半或57.86%,想搬到比现有住家小的房子;另11.67%希望所住的地方有公共辅助生活服务,如医疗服务和康乐活动。也有人选择与家人或朋友同住或住在亲友附近(8.78%),只有少数会到国外定居(3.66%)。

新大幸福老龄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宝莲教授说,最新研究显示,原地养老对年长者而言是可接受的选择。不过,这个还需多方面条件配合,包括亲乐龄的基础设施及社会环境,让年长者觉得受包容和有归属感。

他说,许多人认为要让年长者健康养老,医疗保健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不过有研究显示,环境、行为、社会和经济因素,也可产生不同的影响。

新加坡管理大学幸福老龄化研究中心星期二(10月22日)在第四届幸福老龄化研讨会上,披露新大在今年9月进行的调查结果。这个研究向6020名介于53岁至79岁的新加坡人和他们的伴侣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他们对原地养老的意愿。

有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乐龄中心或活跃乐龄中心对原地养老非常重要,但只有近半的人在住家步行10分钟的范围内有这类设施,这反映了需求和实际情况有落差。

这个原型可根据所输入的亲乐龄措施选项,预测这类措施的效果。例如,如果要为50岁至70岁的居民安排体检或打麻将活动等,可预估这些安排在经济、心理、身理及社会方面如何为年长者带来福祉,供有关各方和决策者参考。

延伸阅读

调查也反映,社交孤立程度越大的人对社区的依附感会越小。不过,独居或与家人同住,并不影响年长者对住家邻里社区的观感。受访者对邻里的依附感,和他们的整体福祉成正比,即年长者对社区的认同感有多强与他们是否感到幸福有关联。

在这个有超过200名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业界代表参与的研讨会上,新大幸福老龄化研究中心首次展示了一个虚拟城市原型。这个原型是根据中心过去九年,通过新加坡生活与健康研究所收集到的庞大数据所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