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兰受访时细数着员工的名字说:“七名本地员工都已经七八十岁了,剩下的多数是外国员工。我结束营业后,他们面临高龄再就业和外国准证配额的问题。通过这些年累计下来的人脉,我帮助想继续工作的员工找好了新东家,从22岁初出茅庐的女孩到78岁的老员工,如今都找到了新工作。我现在可以安心休息了。”

成保路“老字号中峇鲁肉骨茶”店内的本地员工都超过70岁,老板娘郑秋兰(67岁)近年来因为身体不好想歇业,于是在安顿好11名员工后,决定在7月30日正式结束生意。 

黎志国(78岁)说:“我们10个人的住家遍布新加坡各地,过去20年风雨不改,每周聚在这里吃肉骨茶聊天。”

他说,老板娘自疫情以来日渐消瘦,听说租金也开始上调,休息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以前我们聚会有20多人,可以坐满两桌,但这些年不少老朋友都陆续‘移民’去了,再好吃的肉骨茶,终究也有曲终人散的一天。”

有一次,一名80多岁的员工肾结石发作,膀胱也出问题,郑秋兰想让他得到更快、更好的医疗资源,于是安排他转院到私人医院治疗。她说:“店里多数老员工都是只身一人,我们相互扶持才能风雨同舟这么多年。”

本想低调结束生意的郑秋兰,一直到上周末才开始通知熟客有关歇业的决定,消息传开后,不少熟客陆续回来和她叙旧吃茶,品最后的一点古早味。

30多年来一直给郑秋兰供应茶叶的白新春茶庄第四代茶人白进火(54岁),就是其中一名伸出援手的老朋友。白进火说:“老字号们当时需要的不是销量和盈利,而是保持士气,哪怕是一单生意,也能让我们有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星期三(5日)早上9时,店外坐着一桌每周固定相约来吃肉骨茶的老饕,他们过去都把自备的各式茶叶寄存在店里,大伙边吃边品茶,一坐就是一整个上午。

郑秋兰说,这30多年来和员工们每天一起度过,关系比家人还要亲密。

熬过疫情,安顿好老员工后,郑秋兰终于可以放心休息。“能走到现在,我要感谢老顾客和亲朋好友的照顾。感谢老员工一直都在,我们才能一直保持传统的味道。”

延伸阅读

冠病疫情是郑秋兰开店以来面对的最大难关,她当时唯一的动力就是要维持老员工们的生计。“当时不能堂食,生意大减,我和老员工们对外送等数码化服务一无所知,幸亏熟客和好友的帮忙,我们才撑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热爱美食 开肉骨茶店一卖就是30多年

郑秋兰的父亲自上世纪就在旧同济医院对面卖潮州粥,她从小帮忙父亲照顾摊位,并在婚后做起肉骨茶生意。

她记得父亲在她小时候因摆摊作息不定,和自己相处的时间不多,因此决意不涉足餐饮业,没想到后来仍抵不住对美食的热爱,开店卖肉骨茶,而且一卖30多年。

七名员工加起来超过500岁,中峇鲁“最老”的“老字号中峇鲁肉骨茶”在经营30多年后,将在7月30日吹响熄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