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间生意骤减,两名七旬巴刹摊贩选择与时俱进,三年前学习接受邻里购物券改善生意,其中一人生意涨三成,还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她列举陈汉祥,指对方克服了恐惧和运营挑战,接纳邻里购物券为付款方式,呼吁中区的小贩和商家,积极参与邻里购物券计划。
潘丽萍:中区7500摊主接受邻里购物券
延伸阅读
在中峇鲁巴刹卖鱼的摊主陈汉祥(78岁) 从小和父亲一起经营鱼摊,一做就是60载,他的档口从最初收现金,到如今也接受扫码支付,公众也能使用邻里购物券。
《新明日报》报道,在美华巴刹售卖熟鱼海产的范耀辉(73岁)已开档50余年,他在2021年左右开始接受邻里购物券为付款方式,也见证购物券带来的良好反响。
星期四(8月29日)早上在鱼摊使用购物券的公众何珊(38岁,自由业者)受访说,她每周会和母亲到巴刹采购,这次看到该摊位有收邻里购物券,因此买了鱼虾。
他说,疫情期间巴刹冷清清,为了改善生意所以向中区社区发展理事会的邻里购物券大使学习处理购物券。“一开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后来生意逐步好转,现在每天基本上有超过10%的顾客在使用购物券。”
他告诉记者,自从接受邻里购物券后,有更多的年长顾客光顾,生意整体上升30%。
中区已有7500名摊主接受邻里购物券为付款方式。
顾客使用过期购物券,摊贩损失十多元。
范耀辉说,这种情况偶尔会发生,而他已学会更加小心,会检查日期后才接受。“不能因为错几次就不用,要继续用才会越来越上手。”
范耀辉告诉记者,最初因为接纳新电子科技而蒙受损失,但对他而言这是生意上必缴的“学费”。
误收过期购物券 损失当缴‘学费’
巴刹环境湿漉漉,为确保手机不被浸湿,陈汉祥特地在手机外套了透明塑料袋防水。
作为巴刹首几名接受邻里购物券的摊贩,范耀辉的生意佳为其他摊贩打响了第一炮,大家更有信心接受购物券。“用纸质的或电子的对顾客来说都省钱,所以才会有更多人采纳。”
他说,一些年长者仍在使用纸质邻里购物券,但有时档口太忙,他不会立即扫取,而是之后一次性扫取,然后才发现一些人使用过期的购物券。“但因为太迟了也不记得是谁,所以就不了了之。”
“当时我一听说可以采纳新计划,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刚使用时会比较慢,怕按错按钮,钱没收好,或收错钱等,但使用几次就上手了。”
中区市长潘丽萍日前在脸书贴文披露以上数据,并称这些商家中,其实有些对科技并不熟悉。
“不是所有摊位都收购物券,我们看到这档鱼摊有,就买了24元鱼虾,省钱又方便。”
疫情期间不少生意受挫,政府因此推出社理会邻里购物券鼓励公众到小贩中心、巴刹和超市消费,带动摊贩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