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建议,应设个人代步工具专用道、提高公路安全意识,以及强制穿戴头盔,以降低发生意外的概率。

陈笃生医院在上个月的《新加坡医学专科学院学刊》(Annals Academy of Medicine)中发表调查报告,医院三年内共接收了22名中度与重度伤者,平均年龄为48.8岁,超过八成是男性。

陆交局提醒:“我们不容许骑士罔顾公众安全,并已加强执法行动。”

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7年这三年里,中度与重度受伤案例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六起,增至隔年的七起,再增至2017年的九起。

报告说,虽然平均住院天数介于两天至五天,但不包括复健。这意味着,伤者出院后还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最常见受伤部位为头部与颈部。在调查整理出的22个中度与重度受伤案例中,有三人死亡,都是因为在马路上与其他车辆相撞,加上没戴头盔,头部与颈部严重受伤致死。

陆交局前晚也连同警方和国家公园局,派了60多名便衣执法人员到榜鹅一带,展开大规模稽查行动,一晚内取缔20多起违例案,没收了11个代步工具,其中一个超重两倍,近60公斤重。

活跃通勤法令生效一年来取缔的3700起违例案中,有近两成是超速、鲁莽骑行,以及违例在马路上骑行。

调查显示,伤者平均住院四天,医药费可高达4300元。

研究员是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发生电动脚踏车与滑板车相关意外而入住陈笃生医院的中度与重度受伤案例,得出以上结论。

研究员说,这些意外除了造成受伤,也导致生产力损失,是经济成本。

另外,陈笃生医院的调查显示,电动脚踏车与滑板车相关意外的伤者,多数是40来岁的男性。

按照法令,个人代步工具与电动脚踏车的重量不可超过20公斤,宽度不超过70公分,最高时速不超过25公里。

个人代步工具指的是电动滑板车、脚踏滑板车、单轮车、悬浮滑板等。

陆路交通管理局昨天(5月18日)在面簿贴文透露,活跃通勤法令去年5月1日生效,当局在一年内共取缔约3700起违例案。其中,超速、鲁莽骑行,以及违例在马路上使用个人代步工具的案件占了近两成。另有约一半属于使用不合规代步工具如器材超重等,剩余则是电动脚踏车相关违例案。

该调查报告由陈笃生医院创伤及急救外科主任张立胜医生与外科实习医生吴思宁联合撰写。

报告指出:“这个年龄层受伤的影响不仅是健康相关病态,也包括失去有生产力岁月、须负担长期护理成本,以及造成经济的机会成本损失。”

前晚展开大规模稽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