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本是纷繁多彩的,懂得接纳、欣赏彼此的差异,不是能为单调的生活多增添一分乐趣吗?

近日,台湾艺人侯佩岑在中国杭州主持大型选秀节目《创造101》总决赛,将“浑身解数”的“解”(xiè)读为“jiě”,结果引起网上热议纷纷。不同地域的华人对汉语字音存在不同的“解”读,其实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人们对汉字语音的规范经常只限于一时一地,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定律。

我们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有机会接触到两岸三地的民众和节目,经常会发现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在汉字的标准读音方面存有许多的差异。例如,某个电台在一个宣传讲标准华语的短片里,强调“酵”应读成“jiào”而不是“xiào”,这是依据中国现代汉词典里的读音,但是台湾的国语辞典里却是标成“xiào”的读音。有趣的是,本地的福建人一听到发“xiào”的念法,都会忍不住发笑,因为福建话中的“xiào”即有“疯狂”之意。

汉字的读音也会因为时间点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各地的学者不时会进行汉字审音的工作,结果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阶段就会出现不同的念法。例如,中年以上的本地人多把“谊”念成第二声,但目前的正确读音却是念第四声。有时候,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理考量对汉字的读音一再修订,结果可能让人更为混淆。记得去年有一部名为《功壳机动队》的电影上映,片名中的“壳”该读为“qiào”还是“ké”,还真是把观众搞得满头雾水。

语言本为大众而服务,只要不会严重妨碍人们之间的沟通,社会应该允许它展现活泼多元的生命力。当然,若是因为马虎敷衍而读错字,这种轻率的态度就须要及时纠正。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里即有这样一段记载:梁朝时有一个受封为侯爵的人,与梁元帝一起饮酒作乐,他自称为“痴钝”,却误说成“飔段”,结果遭梁元帝讥讽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