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确认当年的门牌号码,这回国家图书馆NewspaperSG帮了大忙:输入关键词,一轮轮筛选,剩下的竟是画家本人刊登的一组英文小广告:“华裔肖像画家及壁画家司徒乔……在庵峇禧律129号开设美术班,学额有限。”
庵峇禧律,多么奇怪且拗口的路名!这条路今天是否仍在?
往日的庵峇禧律,今天的翡翠山路——路名和门牌经已齐备,是时候到实地走一趟了!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来到翡翠山路。站在127号外面,想象着当年129号的模样,还有它廊外那几棵盛放的“非洲火焰”花簇……寻找的过程多是如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兴奋有时,失望有时,不过每一步都因好奇而充满乐趣。
H喜欢追踪城中的地貌演变,这趟寻找之旅就从他收藏的战前战后旧地图开始。“既然庵峇禧律是在民国政府总领事馆的左邻右舍,那就从总领事馆的位置找起吧。”他说。从地图上见到,当年乌节一带统称“东陵”,民国政府总领事馆就位于东陵的经禧圈(Cairnhill Circle)2号,即今天经禧峰公寓的所在地。
司徒乔太太冯伊湄曾撰回忆录《司徒乔:未完成的画》,书中有一段说到1940-41年画家在狮城的寓所兼画室:“(这)房子的确好,廊外几棵‘非洲火焰’正怒放着火红的花簇,满月的银光泻了一地。”正是在这间画室,司徒乔画出了那幅有名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也是在这间画室,画家举办了个人画展,从书中附照里可见,人们在这幅油画前纷纷驻足,屏息凝望……
关键定位一经确定,拼图碎块就慢慢归位了:
按照早年中英地名多以粤音通译的旧规矩,禧是hill,律是road,那么总领事馆旁边是否有一条路,英文路名里既有hill也有road?呵有了,Emerald Hill Road! 用粤音读出试试,庵峇禧律——emm-bar-hay-lok,跟英文路名的发音还真有几分相似。为进一步求证,我们找来由前辈文化人潘醒农编著、南方出版社印行的《中西对照东南亚地名街名录》,一查之下欣喜不已:庵峇禧律,果然是Emerald Hill Road的中译名!
待到出发去寻找画家司徒乔在城中的画室,我们才又一次发现,要找到70多年前的一个旧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若要问为何如此辛苦也要寻找历史人物的旧日居停,这么说吧,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地点;一个精彩的故事,地点更不能少。
可惜冯伊湄在书里并未细说当年丈夫画室的具体位置,燃起我们心里好奇之火的倒是另一条珍贵线索,来自本地美术史研究学者姚梦桐:司徒乔一家据称住在民国政府总领事馆的“左邻右舍”,路名叫庵峇禧律。
H手头的战前市区地图上标得清楚,翡翠山路121-129号是一排两层高连栋屋,129号是最后一栋,俗称角头屋,出门左转便上了经禧圈。可当我们把翡翠山路的新旧地图重叠对比,心里不禁一沉:这排建筑竟少了一栋,今天的角头屋是127号,129号已不见踪影。“也许是受到当年经禧圈扩路的影响吧。”H猜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