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的张思敏透露,附属福南的Lyf与大部分共居空间不同,它们是本地唯一特建的共居大楼,九层楼的279间公寓内,共有412间房,所以能以日租的方式营业。

她说:“客户大多住上二至五天,有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回头客,周末来小住。我们还有本地的住户,至今约八人因家里嘈杂,特地入住读书。”

本地共居空间多数设在现有的大楼,在市区重建局大楼用途规定下,住户得住满基本的住宿期限。设在私宅楼房,得住上至少三个月;列为管理式的公寓大楼,得至少住满七天。

本地挂牌凯利板Katrina餐饮集团旗下的Straits Organization服务公寓品牌,近月租下桥南路店屋,开辟共居主题廉价酒店,面积介于六平米到12平米的大中小客房,全得共享卫浴间。四楼设计漂亮的两性共用卫浴间,是此酒店的一大亮点。

牛车水ST Signature的黄欣芳(27岁)便是这么一名社群经理,她带领前台人员招呼,认识住户,有时还会尽“地主之谊”,跟客人一起到牛车水共进午餐。因为这个人化的服务,让她对住户熟如朋友。

将本地作为总部的Hmlet,在新加坡有38个共居物业,地点适中,包括中峇鲁、纽顿、如切等地,唯有广东民路提供一周租期,主要服务三个月以上的长住租户。

随着Hmlet、Lyf与ST Signature Chinatown等共居概念空间开张,共享经济正式降临本地租赁和休旅市场。

以本地为总部的Hmlet租下广东民路前秉文小学和反贪局(简称CPIB)使用过的老楼,花了半年翻新、装修,将它化身为闹市中的度假村。

社群归属感与在地文化的互动极为关键,酒店也展出本地摄影师牛车水老店文化的写真,帮助住户更接地气。

为了更贴近受众群,“社群经理”应运而生。张思敏说,社群经理在Lyf被称为“活力大使”,主要的任务是构思、策划、举办定期的活动、工作坊、讲座等凝聚住户。她强调,共居企业更关注与住客的沟通和互动:“入住登记的程序自动化,前台服务人员职务减少后,更积极地认识住户。我们破格举办新手训练营,甄选前台服务员,以他们在不同情景里如何跟人互动,怎么跟团队合作作为征聘的考量。受聘的都是有不同就业背景的大学生,有前移民局员工、理财经纪,甚至还是飞镖高手!”

共居社群互动

何谓共享居住?雅诗阁旗下Lyf品牌副董事总经理张思敏(38岁)说:“不同品牌会微调诠释,但共享生活空间里的设施是所有共居模式的共通点。”共享设施包括客厅、办公间、茶水间/厨房、卫浴等,共享程度不一。

把控制权还给租户

由于Hmlet租下经营的都是整栋建筑大楼,因此租户除了自己公寓单位的室友,还能与整个大楼的住户互动,友安说:“我们真正要打造的是数码时代的甘榜精神,用数码科技帮助人们在现实中创造深刻、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度假村大堂呼应前校舍历史,变为145个房间的房客共享的“食堂”,将厨房、饭厅、客厅、办公间,融为巨大的多用途共享空间,“食堂”外还有露天花园、泡澡池等。两栋三层楼内有共用卫浴的单人房,和两房共用卫浴的模式,每栋楼也设用手机付费的洗衣房。

社群经理是活力大使

牛车水ST Signature把先前的办公用途店屋转为酒店,也能提供日租选择。因为灵活的模式,共居空间吸引的顾客群五花八门,有当家长住的租户,也有短期的休旅散客。

对于共居业的未来,友安说:“共居业要改革的,是当下主流租赁市场房东和租户的僵化关系。把控制权还给租户,透过专业的物业管理,减轻租户日常的琐碎事,消除租房的诸多烦恼。”

集团执行主席兼总裁吴景轩(59岁)说:“跟在健身房和私人俱乐部一样,只要卫浴间设计得精美,时时都维持整洁,大部分人都不介意与他人共享。”在商言商,将每个房间的卫浴设施集中在每楼中央区,空出宝贵的空间,让集团划分出40间客房。

共居空间另一共通点是,同一屋檐下的核心社群(community),大家共用设施,点头微笑,日久建立起群体关系。张思敏透露,Lyf内部的设计除了美观、吸睛,还促进住户的交流互动,譬如大厅能轻易搬动的座椅,方便不同人数的群组聚合交流;宛如金鱼缸的洗衣房内,设有本地首台啤酒贩卖机,鼓励住户边洗衣边和其他客人把酒言谈。

共享居住(co-living)的概念,之前在本地只闻几声闷雷。随着最近广东民路(Cantonment Road)上的Hmlet;福南的Lyf(取生活Life谐音)福南共享酒店公寓;以及刚进场的牛车水ST Signature Chinatown共居概念酒店等共居概念空间开张,共享经济正式降临本地租赁和休旅市场。

张思敏指出,福南Lyf总占地12万1000平方英尺,有约8070平方英尺属共享社交区。四楼除了有提供住客使用社交、办公的大厅,Lyf入口处的金鱼缸洗衣店,以及五楼的共享厨房等,不同型号的公寓内也有独立的共享设施,如18间四房和四间六房式公寓,就内设共享客饭厅、厨房和卫浴间。

Hmlet总裁兼联合创办人友安(Yoan Kamalski,30岁)来自法国,小时候曾住过新加坡,对本地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他说,新加坡人不是自住就是跟家人同住,很难理解租房诸多恼人的事。租房人士很多时候无法选择和自己同住的人或左邻右舍,一签租约就被绑定一两年,有时水电和无线网络费都要自己操心,若不满意居住环境,就只能退回自己的小斗室,是一种离群的生活方式。

他透露,Hmlet团队甚至有专属的心理学家,负责优化住户配对的程序和大数据,帮助会员租户找到更适合居住的地点,与自己志趣相投和处在同样人生阶段的Hmlet室友等。

黄欣芳透露,集团正在研发手机软件,帮助住户彼此沟通:“譬如住户能透过聊天功能召集住户一同出游或去喝酒进餐,促进社群的凝聚力。”

共享生活空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