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也有不按台本发展的时候。刘薇薇分享,一次拍摄平面广告,到现场后才得知嫣妮需要拉着“模特爸爸”的手,表现出满怀期待去逛公园的情绪。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最初让嫣妮有些抗拒,妈妈即刻出面开导,帮她了解情况进入状态。回家后,刘薇薇借此经历和孩子分享,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未知状况,要时时调整状态,告诉自己可以做到,全力以赴去面对。

独特的亲子体验

三岁开始拍广告,今年九岁的王俊凯就读小学三年级。这个长相斯文,面目清秀的小男生有一股暖暖的“总裁”气质,无论从语言表达到手势的运用,都颇有一副小大人的姿态。他认真聆听发问者的每一个问题,对答时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谈吐间看到一个孩子训练有素的控制力。

刘薇薇稍作停顿,仿佛想起某些动容的瞬间,继续说:“如果没有工作的话,我可能不会跟一个小孩说这些话,因为太成熟了。但是她都懂,反倒有时看到我不开心还会说一句‘这是生活中会发生的’来安慰我。”

童模训练场

今年六岁的吴嫣妮,一头齐腰长发,波浪鬈,十分乖巧。别看她人小,嫣妮已有三年的工作经验。三岁踏入童模圈,先后拍过平面广告,母婴杂志封面,商场宣传短片等。

现在小孩习惯镜头

大人世界的预演

采访过程中,“适应力”是个频繁出现的词。对小孩来说,他们对环境的认知力还在发展中,要确保在新环境下有稳定表现,临场配合度和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刘薇薇说,每次拍摄前会带女儿提前半小时到达现场。“小孩子需要提前熟悉环境,知道谁帮忙化妆,谁负责拍照;这样就不会怯场或有压力,拍摄过程中会更加放松享受。”拍摄前一晚,妈妈会嘱咐小嫣妮隔天的工作细节,大概多少时间,故事情景是什么,她需要做些什么。小嫣妮都会认真地听着,熟记于心,十分配合地早睡早起,期待工作日的到来。

第一次与嫣妮和她妈妈见面,是在本地童模培训机构Impact Model Studio。推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伸展台,旁边摆着一排排座椅,背景音乐放着T台走秀时欢快的节奏,气氛瞬间郑重起来,仿佛在期待一场秀上演。

在模特培训机构20多年,许爱玲和Mui Chen见证行业的改变,以及科技对孩子的影响。Impact Model Studio成立之初都是管理成人模特,后来尝试培养童模,得到不少家长好评,培训需求大增,后来二人索性停掉其他业务,专注培养童模。

两人带记者参观后台,进口处一块黑布遮挡,后面的空间是水泥地面,一条狭长的走道,没有任何装潢摆设,孩子们就在此换装准备。Mui Chen说,这种简陋的后台布景也是刻意仿造的。“真正走秀时后台的条件不是很好,东西很多,有些甚至在室外。简陋的布局是为了帮孩子们适应各种后台环境。”

一动一静姐妹花

林欣洁(7岁)和妹妹林美娴(5岁)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姐姐活泼好动,妹妹害羞内敛。妈妈林言女求先后送两姐妹去培训,收获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经验,她希望女儿学习如何面对被拒绝、落榜的时刻。“毕竟真实的人生和职场是这个样子,她要学着去接受。话说回来,反而经历落榜后,但凡拿到一次拍摄机会,她就会十分珍惜,努力做好。相信这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帮助到她。”

聊起小嫣妮如何成为模特,妈妈刘薇薇分享,女儿刚出生就十分漂亮,周围朋友建议送去当模特,但当时她对童模领域不了解,迟迟未行动。后来女儿上幼稚园,两岁时被学校老师选中拍摄宣传照,出来的成片令人十分满意,她这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女儿报了名,参加专业培训。

基础课程教导孩子走猫步、拍照、摆造型,同时注重对于独立性、社交及情商的培养。上课时会将不同年龄层的孩子聚在一起,为的是创造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氛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许爱玲说:“时代变了,孩子也在变。我们的年代没有ipad,小朋友都是在楼下跑着玩,和其他孩子互动。现在的小孩比较缺乏独立性,要么黏着手机,要么黏着家长。走台步的过程无人陪伴,站在台上孩子们要独立展示。培训过程中训练他们学会听指令,服从并执行。在真实的拍摄现场,孩子需要有这些素质去和团队配搭。”

大众普遍认知中,好像洋人小孩会比较吃香。然而,新加坡作为多元种族社会,本地模特市场的优势就在于形态齐全,不同种族、肤色、外形的模特都能找到。

关于“社媒一代”的长板,许爱玲分享:“科技时代让小孩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提早,理解能力强,接受指令立刻就明白。相比十多年前,拍广告的概念还不普及,需要花时间来解释要做的事情。但现在的小孩是镜头下的一代,父母随时拿出相机拍照,他们早就习惯了。”

机构负责人许爱玲和Mui Chen介绍说,这里的景按照真实秀场搭建,让孩子们快速进入状态。平时会告诉小朋友这里不是游乐场,而是展示空间,要尊重这个地方。每期课程结业,小学员会踏上伸展台,走秀给父母看。平日里的练习为的是帮他们适应舞台,训练自信。

“模特”并非成人世界的专有名词,只要有时装的存在,就有不同年龄的“衣架子”。本地儿童模特市场并非想象中的小众,近年来不少家长通过为孩子报名模特培训班,一方面塑造好的形体,一方面增强自信。正值儿童节之际,联合早报记者采访三组本地童模及他们的父母,聊聊童模行业的酸甜苦辣。

妈妈黄慧云分享送孩子来参加模特培训,是希望可以帮他们增强自信,上台不怯场。追问儿童话剧或演说似乎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为什么选择当模特?黄慧云说:“当模特遇到的人比较多,拍摄通常都是跟团队合作,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帮助孩子好像在大人世界有一个preview。长大出去做工也是一样,会遇到不同的人,你要学着跟大家沟通。”

社媒时代给每个孩子成为“小明星”“小模特”的机会,至少在父母眼里是这样。这种普及性也扩宽童模门槛,以前也许只有外形靓丽的小孩才送去当模特,现如今只要孩子有兴趣,都可以来尝试走台。

另一端,妹妹美娴害羞内敛,对此妈妈的描述是:“别人问话没有回应,好像把人家当透明人,让父母也觉得尴尬。”走上T台对于美娴来说,是一次勇气的尝试。一开始她只是跟在其他小朋友身后,走台步、摆造型都做得很快,后来慢慢开始学会享受舞台,敢于展现自信的一面。

在妈妈的描述里,姐姐欣洁是那种其他小朋友牵着父母的手乖乖走路,她一定是要蹦着跳着走去终点。父母先后为她报名羽毛球和钢琴兴趣班,希望她找个爱好,投入其中,但她都不喜欢。直到开始童模培训。“她很享受在台上走猫步,很自信一点都不会怯场。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训练了她的专注力,专注当下走好每一步,现在比较可以静下来。高阶课程中融入了舞蹈的部分,她很喜欢,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

突发状况外,另一种“未知”是等待遴选结果。通常品牌物色模特会一次过请来很多人试镜,要在形象、性格、年龄各个方面都符合要求,最终拿到拍摄机会实属幸运,落选反倒是常态。对于孩子们而言,如何面对落选带来的失落感?

T台不过短短十米,一分钟来回,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当聚光灯投射下来,全场焦点汇于一处,他们需要独立走在上面,摆造型,完成定点。这也许是他们小小生命中的“大工程”,克服恐惧,自信走过,他们也就成长了一步。

本地儿童模特市场并非想象中的小众,近年来不少家长通过为孩子报名模特培训班,一方面塑造好的形体,一方面增强自信;同时也是工作观、价值观的提前培训,是一场步入成人世界前的模拟演习。

9月底某个周六午后,稍稍挥别雾霾的天空挤出一丝阳光。登布西山(Dempsey Hill)上的Kids21迎来新一季童装发布。随着嘉宾陆续就坐,等在后台的十多个儿童模特兴奋起来。音乐响起,小模特们踏着轻快步伐依序入场,在定点处转圈,摆个可爱的造型。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走秀,有的已是十分“资深”的童模。

刘薇薇分享:“起初女儿会很在意结果,去过的试镜都记得,还会追问我结果出来了吗?后来跟她解释,没有选上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商家有具体要求,别的小朋友可能比你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