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一场中,又划分出不同的表演区。舞台前半部是胡伟冠和葛小姐的文戏,后半部是两位神仙的武场。文戏上演时,武场就进入了无声慢动作的环节;文戏结束,武场又恢复打斗,锣鼓齐鸣。这种处理即在舞台上完成了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叙事过程。不仅节约篇幅,增强叙事效果,而且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今年滨海湾艺术中心“艺满中秋”的大戏,邀请到在台湾享誉盛名的明华园戏剧总团搬演经典剧目《济公活佛之雪狐情》。相对于越剧、川剧等地方戏,歌仔戏在本地有着强大的观众基础。除了语言相通外,更因为它贴近生活的平民化特色,以及勇于融入创新元素,让《济》成为本地观众中秋节前夕的一道美味佳肴。
只要融入得合理,没有喧宾夺主,提升了观戏体验,让更多没接触过戏曲的人觉得有意思,愿意看,这就是不错的尝试。《济》所获得的满堂彩,也再次证实创新传统戏的魅力所在。
新元素须提升观戏体验
有些习惯传统戏的观众可能觉得这些花哨场面费力不讨好,听戏是要听唱腔,看特效还不如直接去看电影好了。笔者却认为我们对此还是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回顾歌仔戏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它从姐妹剧中如京剧、高甲戏等,汲取大量经验来丰富自身;那么现在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传统戏曲能继续开花结果,参考其他的艺术形式就在所难免了。
叙事节奏紧凑
一出戏如何,首要在故事。《济》的核心说到底就是人妖恋。这种故事能抓人,从《白蛇传》《聊斋》的风靡可见一斑。但《济》又略有不同。“狐狸精”大多是少女,在日常语汇中,甚至已成了妖媚女性的代名词;这出戏里的,却是一只重情重义的男狐胡伟冠。他为了一份感情执着到底,饱受磨难。传统戏的教化功能彰显无遗,明讲人妖相恋,暗表人性光辉,以妖的动情对比人的无情,写出人世间情感的宝贵。同时,一见钟情就萌生爱意,又遇家人百般阻挠,唯有科举高中喜结连理的大团圆结局才能化解一切矛盾,这才子佳人的套路也似曾相识。
当然,要说炫目奇幻,值得一提的还是在舞台上的特效。影视剧中神仙飞来飞去已不稀奇,但把吊威亚(wire)的技术运用在舞台上,尤其是传统戏中,的确不常见。葛凌棍领命后倏忽由一侧腾空而起,消失在另一侧的空中,这已经令人有点惊喜。没想到后来“大战”一场,两位仙人挂铁钩,吊威亚,凌空开打,配上灯光、音响和烟雾效果,俨然是武侠片的片段。时代在进步,戏曲要创新,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是必要的。
此外,比武招亲、仙界大战等等都是武戏打斗占主导的场次,即使是文戏桥段也穿插武打。作为丑角出现的济公,插科打诨,笑料不断。济公和吕洞宾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天宫地府还因为损坏严重而要求两人赔偿,这种小细节的安排使仙界弥漫着一种贴近生活的市民气息。可以说,《济》借鉴并发展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又有机地融合热闹讨巧的元素,满足了不同年龄和欣赏品味的观众需求。
故事好可以算成功,但故事讲得好才算出彩。尤其是面对广受影视熏陶的现代观众,这种宣扬传统道德的故事怎样才能出新求变呢?观众熟悉电影,那么就给他们电影的感觉。前面交代故事起因的几个场次,都很短促,从墓前到家中,从街头到擂台,时空转变在灯光一明一灭间。这加速了叙事节奏,让情节更加紧凑,很像电影中的镜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