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随着2027年裕廊区域地铁线(Jurong Region Line)通行,建筑旁的大华士(Tawas)地铁启用,这里的交通将更便利,相信会吸引更多业者与民众前来。
九栋大楼分有九层高的办公楼,以及七八层高的实验室大楼,共376个单位。目前已有30家洁净科技和高端工业类的租户迁入。如本地研发风冷氢燃料电池的Spectronik狮贝能源科技公司;志于研发出全球最佳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的本地起步公司VFlowTech;德国工业液压设备制造商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区域培训中心和数控机床制造厂公司牧野(Makino)等。
团队没把土地填平,而是依据原有地势设计,从前端走到尾端有走下坡的感觉,犹如漫步在峡谷间。阮慧基说,这极挑战建筑承包商的功力,因为他们必须很谨慎仔细地将楼群建在高低不平的土壤上。
九栋楼群营造峡谷感
这些无所不在的花园也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让在里头工作的人能有私密、惊喜的喘息角落。记者便十分难忘其中一座露台花园——某栋楼一道狭长的走廊尽头,有一扇不起眼的门,打开它,竟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小花园。当天下着倾盆大雨,记者在门口站着欣赏被雨洗刷得绿油油的植物,心极向往踩在草地上。
设计团队将大厦切成九栋楼群,这一切,使得沉甸甸的体积变得轻盈,形成记者所感受到的峡谷感;这一切,风与光自然渗透进来,人流也能从九个入口,四面八方地进来。每栋楼刻意做交错凹凸的设计,错落有致,更添楼群自然峡谷感。
建筑师也将大量绿植引入楼群,让洁净科技启发中心第三大厦与比邻的生态公园有紧密的绿色衔接。艾文斯透露,楼群内可数的共有25个公用露台花园和11个公用天台花园。散落在整个楼群的还包括绿化墙;每层楼的走廊、栏杆和窗户外种植盆栽、攀缘植物;一二楼的楼梯还有梯式花盆,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会有舒心清爽的一抹绿映入眼帘。他说:“楼层凹凸错落的设计也在楼跟楼之间制造额外空间,让我们安置花园。”
硬件已齐,接下来该完善的是软件。记者之前读到陶光龙窑去留命运未卜。裕廊创新区若欲与在地社区接地气,应积极争取留下龙窑,鼓励洁净科技与未来先进工业与之多交流合作,探索如何让传统与科技结合。另外,未必所有城市人都懂得如何应对野生“邻居”,规划与开发集团或许可考虑加强教育,好让园区内的人类学会怎么跟动物和睦共处。
占地620公顷的裕廊创新区(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简称JID),将发展成新加坡未来第二个中央商业区。裕廊集团作为总规划和开发者,欲借第三大厦来定调JID的工业4.0发展新方向,吸引洁净科技、先进制造业人才和公司入驻,衍生未来高端生产业,改写生产制造业、办公、生活和消闲的社会模式。
与传统制造业园区最大的不同是,创新区的“连通”包含对外的“开放”,除连接园内企业,也和邻近社区建立紧密联系,促进包容性和社会活力。不久的将来,一座新建人行天桥将衔接裕廊西与洁净科技启发中心第三大厦,让居民能便利地跨越车水马龙的泛岛高速公路,进入创新区内使用生态花园、陶光工艺等设施。这将确保园区空间能得到充分利用,让工作、生活和消闲无缝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亦是裕廊创新区“连通”规划的缩影。林彦妘透露,裕廊创新区建成后,将有一道11公里长的空中走廊贯穿整个园区。这道走廊将鼓励人们步行与骑脚踏车,同时另辟无人驾驶自动交通工具专用车道。空中走廊将无缝衔接地铁站、巴士站、外部脚踏车道网络、公园连道等,四通八达,打造一个舒适、便捷与安全的无车环保园区。
设计这栋大楼的主力建筑师,是来自Architects61建筑事务所的阮慧基和彼得·约翰·艾文斯(Peter John Evans)。Architects61今年庆祝创立50周年,新加坡中央商业区有大半商住大楼,如滨海盛景(Marina One)、罗敏申路63号、罗敏申路71号、海洋金融中心(Ocean Financial Centre)、亚洲广场大楼(Asia Square Tower),以及在翻新的新置地大厦(Singapore Land Tower)都出自该事务所。
艾文斯将这铺天盖地的绿化策略,归功于裕廊集团具远见的规划。林彦妘透露,早在设计前的一两年,裕廊集团已请人为该地段展开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研究,拟定项目必须融入当地野生生态环境的方针。于是,最左侧的一栋楼,与其他八栋楼之间,竟有一道野生动物走廊。野生动物走廊较低于建筑,时而会有野猪、蛇与猴子爬上来,进到楼群,但不是经常发生。人们站在横跨走廊的桥梁上能欣赏茂密的丛林,偶尔能看到野生动物出没,却又能“互不相干,和睦相处”。
记者在大厦接送点等裕廊集团接待人员之际,眼睛落在鳞次栉比,宛如红砖砌造的外墙上,禁不住伸手触摸,“陶土”的赤色和触感让思绪飘回半个世纪前的裕廊。1970年,新加坡大兴土木,裕廊正是新加坡最大的砖块生产地。代表传统制造业的百年龙窑,和挥动“工业4.0”旗帜的崭新洁净科技大楼比邻,新旧对比与共存,在访客心中激荡出创新的联想和灵感。
走进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大厦里,一片片的赤土色映入眼帘。宛如手工烧制,不同质感的赤红建材嵌入建筑外墙,让人仿佛被赤壁环绕,置身于大峡谷其中。裕廊集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署副署长林彦妘说:“我们希望突破传统的工厂大楼设计,打造出本地前所未有的创新工业大楼。”
艾文斯透露,设计团队铸模,将树纹、岩石、赤陶土与红砖的质感,印制在建筑用的GF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饰面板上,向这里的树林、龙窑,以及裕廊制砖历史致敬。他说:“这些饰面板是镶嵌在建筑墙上,墙体已经过防水处理。饰面板颜色自然,在制造过程中加入混凝土,不怕脱落,无需特别保养。这样的设计给予整个空间一种人工手作的暖度,一洗传统工厂大楼灰色水泥的冰冷形象,投入开创未来科技经济之余,又亲自然,接地气。”
由Architects61设计的洁净科技启发中心第三大厦,开启新加坡第二个中央商业区新一章,再适合不过。事务所2017年开始设计与施工,项目2022年6月落成后备受业界赞赏,荣获新加坡建筑师协会工业与公用事业建筑项目优异奖,也在同年获颁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BCA Green Mark)最高荣誉白金奖。
绿植铺天盖地
打造无车环保园区
阮慧基说,陶光龙窑“燃”起了他们的设计灵感,“我们初来巡视地段时,这里被丛林包围,有蟒蛇出没,林中只见陶光龙窑,于是我们从陶光汲取建筑饰面的灵感。”
林彦妘指出,建筑大楼的设计与大自然、社区的紧密结合,正是要突显在工业4.0的大方向下,JID要创造连通(connnectivity)、绿意(greenery)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三大主流。
突破传统工厂大楼设计
阮慧基说:“我们刻意将大楼切成九栋让整体空间更为开阔,不会给人困在楼里的压迫感。开放的空间有助刺激人的创意思维。”艾文斯补充:“这样的设计让空间更透气凉爽,空间流通,减少降温的必要,既节省能源,也给人宾至如归的舒适感。”
裕廊集团洁净科技启发中心第三大厦与百年龙窑陶光工艺为邻,建筑外墙从陶土汲取灵感,以赤红色建材及仿造树纹、岩石与红砖的质感增添暖度,一改传统工厂灰色水泥的冰冷形象。大厦的设计与大自然紧密结合,九栋楼群错落有致,触目皆是绿植,甚至有一道野生动物走廊,让人与动物近距离“和睦共处”。
当私召车沿着与罗弄大华士(Lorong Tawas)并行的洁净科技园环道(Cleantech Loop)驶下坡时,记者才发现正要去参观采访的裕廊集团洁净科技启发中心第三大厦(JTC CleanTech Three),与我国硕果仅存,于1940年代创设,有近百年历史的龙窑陶光工艺是邻居。大厦旁的裕廊生态园(Jurong Eco-Garden)郁郁葱葱,绿草丛生,时而可见陶光工作坊与用瓷花瓶所砌造的围墙,捉迷藏似的从绿意中探出边边角角来。
九栋楼群由多座天桥巧妙地衔接成一体,也将里头的用户连在一块儿,鼓励不同公司的人多走动、互动与协作,体现出裕廊集团在规划中强调的人才、技术与知识“连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