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蕾演奏的钢琴曲《客至》,受启发于杜甫的同名诗作,表现杜甫与朋友们聚酒的简单快乐。《月下独酌》同样受启发于李白的同名诗作,尤其是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名句千古流传,这首钢琴小品写得与李白的诗很有默契感,钢琴的演奏也很有意境。《乌江亭》的内容应该跟《乌江项王》相似,但更加突出的是那种对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的缅怀。
周氏早期典型音乐风格
周炯训的作品线上音乐会“今夜相逢”之二上个月16日举行。拉开序幕的,是一曲根据沈国栋的诗《今夜相逢》而作的竖琴小曲,音乐抒情而悠扬,带大家进入音乐会的气氛中。
纵观整场音乐会,周炯训的作曲才华无疑是本地音乐界的翘楚。他的音乐技术非常扎实,不管在各项作曲技术,还是钢琴演奏方面,甚至在合唱表演和指挥上,都展示出卓越的才华。在艺术歌曲的写作上,更是继承了黄自以降的中文艺术歌曲的传统:诗乐相逢,琴声并茂。
许瑜芳演奏的竖琴曲《兰花花变奏曲》,是周氏最早期70年代的作品,在写作方面相当规矩,和声也算是很丰富多彩,多个变奏采用快慢速度的对比,从今日的角度来看,会显得有点老实巴交,也许可以采用不同调性的转换,或加入一个自由华彩乐段,让这个小品更丰富多彩?
马青演唱的《游子吟》,音乐采用了周氏擅长的自然小调式,形式相当单纯地表达对慈母的深情。为徐志摩诗所写的《山中》,采用大小调交替及自由转调的技巧,音乐风格很接近上世纪30年代中国作曲家的风格,从作曲技术上看,有较高的成熟度。《雨后》虽然是一首比较短小而单纯的作品,但词曲配合度很好,演唱者的表现也恰到好处。《菊》的词曲配合与结构都相当复杂,对演唱家是很大的挑战。
周煜扬演奏的小提琴曲《小精灵》相当有趣,作品采用了无调性的十二音体系手法,但在节奏上又保持得相当传统,甚至是那些儿歌式的节奏模式。通常中国作曲家为了表现出某些中国音乐特色,会把十二个音分解成不同的五声音阶组合,而在节奏上还是尽量不重复,像周氏这样在音的组合方面遵守规则,但在节奏上保持传统的,倒是挺罕见。《摇摆的雍菜》是采用马来民谣而作的一首提琴小品,只是中间部分,距离我们熟悉的加辣椒的马来风光,比较远了一些。
周明伦演唱的《十五的月》《摇篮曲》《太阳落了》《窗外玫瑰花开放》四首作品中,《十五的月》和《窗外玫瑰花开放》代表了周氏早期的典型音乐风格,都是由忧郁的小调式开始,再转入明亮的大调式,最后又回到小调,给人一种缠绵悱恻又欲罢不能的感觉。周明伦声情并茂的演唱很好地表现了这两首作品的情感,只是觉得另外两首歌曲也许采用更淳朴的表演方式,会使得舞台表演风格更多元化。
吴翰卫演唱的《戏子》是周炯训去年在疫情中写的新作,音乐风格与他之前的作品有明显不同,钢琴的伴奏里经常加入附加音,形成华族风格强烈的四五度和声,在音乐的展开上,也大胆运用了共同和弦的远关系转调,深刻表现了戏子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乌江项王》是一首气势雄壮的歌曲,表达了对楚霸王项羽的惋惜之情,但感觉这种循环往复的咏叹,终究还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无奈。吴翰卫也在演唱《月下独酌》和《水中花》时,有相当不错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