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题接着一题问,老先生奉陪到底,聊到自己在洞川这栋房子出生长大,又挖出父亲买的第一台Pentax相机。

“因为我不喝酒也不喝茶。”

德国著名犹太哲学家、神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说:”所有旅程其实包含一个秘密的目的地,是旅人自己也不知晓的。”

是高椅高吧台咖啡桌吗,还是播放的Stacey Kent曲目够慵懒?佐助先生的咖啡馆,怎么更像酒吧。

跟着他示范了一下,玩出一把声音的不同表情。

“烘焙过的咖啡只能保存两周,之后咖啡油脂会变质导致咖啡味变调,重点是喝了之后肠胃会不愉快。”他说。

为什么收集相机?

几道题之后我胆子大了,开始问他亲手烘焙咖啡的事。佐助先生又像是咖啡大师班的导师那样作分享,比如,咖啡豆烘焙程度越深(15分钟或更久),咖啡因越少。

我几乎忘了自己在奈良南部的深山里。

我的问题和佐助先生的回答,都需要谷歌老师逐一翻译。问与答之间的距离感,掺入等不及、期待的不安定,相比之下,咖啡因的刺激算什么。

“这太珍贵了,这样好吗?”我记得自己不过是买一杯咖啡的顾客身份,不敢碰。

“也不是喜欢拍照,倒是喜欢玩相机,它里头的机制,我觉得很好玩。”

为什么喜欢音响?

“简单来说,懂得玩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声音会随扬声器起变化,我觉得可以把声音做出来这件事真的好玩。”

角落头上下留给各种音响器材,靠墙的柜子摆放多台相机,墙上那些照片应该是他的摄影作品吧。

他手挥了一下,让我抓起那台机,牢牢实实的。想起先前说的那些,他真心喜欢的好玩的事,实实在在地给日常添置别样的美好,更让背景、年龄、文化不相仿的我们,用一杯咖啡的光景连接上,找到共鸣。

我想,就是这里了。

为什么喜欢咖啡?

咖啡、相机和音响是佐助先生的最爱。

他舀出两颗刚刚烤好的中度烘培及深度烘焙咖啡豆,要我试出不同。

“中度烘培大约10分钟,深度大约15分钟。烘焙咖啡时手不能停,必须一直让咖啡豆在烤盘上滚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感觉去判断要不要让咖啡豆多停留30秒。不同季节,烘焙的过程也会有些许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