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怀念80年代的电影节,最高纪录是一天连看三出戏。当年若有参与其盛的人应该知道,那是多奔波的事,因为几乎没有一家戏院是放映所有影片的,必须得看完马上赶下一场,甚至餐饮都在路上解决。劳累是劳累,但是那种精神上的满足,至今仍然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比拟。
此片乍看剧情一般,但仔细咬嚼,不难发现名不见经传的王礼霖导演穿插其间的一些隐喻,是会让身历其境的人内心五味杂陈的。尤其那两个耳光,打得是阵阵酸楚,无以言说。电影里有句对白相当耐人寻味,大意是说:为什么我努力地想改善生活,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枷锁?为什么……看完电影,问句一直萦绕脑海,对照人世,虽然明白都是必经之道,却还是黯然不已……
如此的看戏经验和阅历,可想而知对后来的电影会有多高的要求?如今单看开始的10分钟剧情与拍摄手法,已大概知晓是否值得花时间看下去。印象中除了从来没得过影帝的金士杰,几乎没有一部电影是单靠一个演员撑起的,时隔多年后《富都青年》的吴慷仁从天而降,又把神话给延续下去。若是他拿不到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我想影艺界也真没什么可以让人信服了。
飞机进入云霄,不知是高处不胜寒,还是剧情催人落泪,那日天上人间,望着身旁安睡的家人,想起更符合故事情节的马来片名“Abang Adik”,伤感中特别有居安思危、团结包容的念头:一切得来不易啊!我们不可能永远在天上,我们得准备一旦回到地面,还能清楚记得起飞的方向,还能随时再次展翅高飞,一回又一回……
从剪接到剧情铺陈,导演成功地让人极想追溯他的其他作品。看了太多粉男艳女“明星”的扭捏造作和剧情卖弄,近几年马来西亚朴实的中文电影愈是让人感觉此处正在酝酿另一时代的影艺新浪潮,让人充满期待。正当青春远去渐少聊赖时,能够再次被激起年少的电影情怀,真得要感谢这些用心踏实的艺术家把电影拍回普通人家的性情,让看者感同身受,触动连连。
放假前,在网上耐着性子看了15分钟的《周处除三害》。由于多年来对周处原型人物印象深刻,一看气质和剧情,马上意识到那只是书生的一厢情愿。隔几天,旅途飞机上仔细观赏了整出《富都青年》,得出感想:前者宣传到位,名堂响亮;后者踏实耕耘,终得赞叹。两者之间,思维似乎隔着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