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晚在巴士上,我想起了香港,一个在心里有着特殊位置的城市。居港岁月恰是世纪前她璀璨发光的十余年,可当年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媒体上提及香港,相关词竟成了“港味流失”“逐渐大陆化”,甚至“快速孤岛化”。不是不难过的。
周末晚上聚会出来,时间有点晚了,本打算乘坐地铁回家,却鬼使神差般地上了一辆双层巴士。
说到广州,想起近读的《读城记》。作者在书里评说了多个中国大陆城市,比如北京贵在格局大气,上海美在文化雅致,成都趣在洒脱能玩;相比之下,广州是商业成功、可文化缺缺。在作者看来,广府人对地域方言文化“自我陶醉到执迷的程度,就未免荒唐可笑和小气呆气了”。文末作者问道:“不首先打破自己心理上狭隘的地域文化偏见,又怎么谈得上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巴士走着停停,从一站来到下一站。坐在夜行车上,环望四周一片暗黑模糊,可心里似有盏灯般愈发透亮澄明。此时的思绪,不知不觉从香港滑向了羊城广州。
这样的评说,读来令人吃惊。要知道广州恰是清末最早“走向世界”的大陆城市之一;今天她仍不断“走向未来”,这才从未从“京沪广深”排行榜中掉下来过。
车子慢慢地走着,我点数着心里愈积愈深的一连串问号:香港这些年跨不过的坎儿究竟还有哪些,以致迸泄出如此激烈的绝决?那个曾让多少港人信服的承诺,何时开始渐渐令人将信将疑? “成为内地城市之一”,这难道真是你躲不开的结局?
不过若问广州会在意吗?我想倒是不会;若会,那就不是广州了。这也是广州有别于内地其他城市的地方:她见识多,话却很少;风浪不断,却处变不惊。
车行之处,经过刚来时租住的公寓;藉着窗外路灯,能看到树木掩隐下的公寓入口。那是1994年从香港移居狮城,具体月份记不清了,只记得也是一个多雨的春天。
夜里。城中。摇摇晃晃的巴士上。
一晃30年过去了。一晃。原来是真的。
城市跟人,其实也挺像吧?谁说一定要做到最强、最炫?谁说一定要自证“最有文化”?守住自己的尊严,护着仅存的呼吸空间,继续走自己的路,这才是更为紧要的吧?优势别人拿不走,除非自己先放弃。
车外,大雨已停,只有零星雨点打在车窗玻璃上。车上乘客很少,上层只有我俩。就这样让巴士带着,我们又看了一回夜幕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