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早餐则上茶楼,一份报纸便消磨一个上午。茶楼点心跟新加坡大同小异,与本地不同的是大包(原名叫鸡球大包),材料有鸡腿肉、叉烧、腊肠、冬菇和鸡蛋,成本高,利钱少。有句谚语叫“卖大包”,意思是不惜工本大平卖,可见吃大包是物有所值,大家有机会不要错过。
顾客踏入茶餐厅,餐牌琳琅满目,各适其适。但说到经济实惠,点套餐最为化算。一般有ABCD四种,在电视剧主角常点的A餐就属这一类,堪够果腹。计有火腿通粉、肉丝意面,也有煎双蛋、煎烟肉,亦有牛油餐包或三文治。因为各种食品价格不同,蝇头小利,自然要想尽方法,配搭适宜,务求令到每种餐都五雀六燕,锱铢匀称,分量充足,令顾客觉得物有所值,宾至如归。
香港人的创意天下闻名,老郑曾经点了一杯冻柠檬茶,只见侍应写下“COT”三个英文字,让在座众人摸不着头脑。原来C代表冻,这个不难猜,O原来指的是“零”,和柠檬的柠谐音,T者,tea也。香港人生活紧张,争分夺秒,哪有闲心去一笔一划写正字,三个字母,形声象形会意的技巧都用全,令人佩服。
新加坡食物十分多样化,香港也不遑多让,也有自己风格,以中西混杂为主。首先谈饮料,新加坡的饮料,香港都有,唯一在那边较难找到的是“玫瑰露加奶”(Bandung)。其他饮料都是大同小异,但叫法大不相同,两地都以咖啡或奶茶为主,我们的咖啡冰,那边叫冻啡。叫一杯咖啡,新加坡是用炼奶的,如果要淡奶,则要指明“咖啡C”,香港刚好相反,只叫奶茶,用的会是淡奶,要用炼奶,便要指明“茶走”(或啡走)。热饮多不放糖,而是每桌都有糖盅,顾客所加分量随意。
香港和新加坡的关系很奇特,两地背景相似,国人到了那边,很有亲切感。但因种族结构略有不同,风俗人情有些微差异。
普罗大众在外用早餐,我们多在小贩中心或食阁,港人则多去茶餐厅,最大不同处是香港有店员点餐及传菜,不用排队,餐后才结账,茶餐厅的特色是高效率,薄利多销,充分表现香港人分秒必争的特点。
其中一种饮品为本地所无,叫“滚水蛋”,把一个生蛋打进一杯烫热的开水中,嫌茶和咖啡是刺激品的顾客,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还有一个古意的名字,这里不便刊出,就卖个关子,大家上网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