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J不时提起要在墨尔本买一栋带院子的房子养老。今年四月,他们终于买下了一栋半独立楼房。该房子销售期间,J刚好人在国外,没有机会实地检视房子。因此,整个看屋买屋的过程由老公全权负责。交易完成之后,J这才察觉房子的格局和她的理想清单相差甚大,并且买价远超过预算。她为此寝食难安。

J原籍香港,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从香港带到中国东北的故乡。文革期间,一心想奉献祖国的父母竟被划入黑五类。理想破灭后, 他们回归香港。J在香港完成初中教育后,前往加拿大留学。大学毕业后正逢香港回归中国的历史时刻。过往的经历促使他们举家移民到澳大利亚。接下来的10年间,J在澳大利亚结婚生子,并入籍成为公民。之后,她随着老公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三地来回打转,只要他的工作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八月中旬,我造访她的新居,有幸见识了让他老公一见倾心的院子。只见院子的地面都铺满了水泥,没有半寸绿地。院子里只有烤肉台,没有其他摆设,显得异常空荡。两旁的大树在寒冷的冬风中颤抖,显得既萧瑟又贫瘠。那样貌不惊人的院子是如何施展魅力,让人愿意为它一掷千金呢? 我细心察看后,稍微看出了一点端倪。

据J说,他老公看房子的那天正值深秋,院子周遭的大树一片彤红。当时落叶纷飞,满地落红的浪漫秋色深深地吸引他。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以溢价买下了房子。为了一个院子而买下一栋房子?那样的缘由实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从客厅的落地窗望出去,院子里有一扇前屋主留下来的中式木门紧贴着墙垣,木门上方正对着别户人家的屋瓦。古木门、灰屋瓦、白墙垣三者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属于中国北方院子独有的气息。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光秃秃的枝桠间显露了远处教堂的塔顶,为院子加添了几分欧陆风情。从宏观的角度看去,整体景致让人赏心悦目,中西融合恰到好处,一点也不突兀。

我告诉J她的院子有北方气息。她的眼睛顿时一亮,颔首认同之余,说起了前尘往事。

中国近代建筑家梁思成说:“对中国人来说,有了一个自己的院子,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 J终于拥有了这样的院子,它既是情之所寄,也是身心归处。我为她感到欣慰。

尽管J在各大城市享受着优渥的中上层生活,却始终无法解开埋藏在她心底的思乡情结。J记忆中的东北故乡就是一方院落,一堵围墙,一棵永不老去的槐树,一群嬉闹的顽童。她说,虽然眼前的院子和当年的场景不很相似,但氛围是类似的。它让她联想起在故乡度过的美丽时光,她上过的幼儿园以及善良的劳动人民。她还说,自从搬进新居后,她每天早晨醒来,只要望一望洒满阳光的院子,心情就愉悦起来,之前对这所房子的种种负面想法也烟消雾散了。她没料到当初老公买屋的冲动竟是错有错着、歪打正着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