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当中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有没有做,因为做很多时候是形式上的,因为必须做,所以需要做,做不做得成功,做出多少效率,都无所谓,因为不是所有想要做的都会成功,是不是真的关心,是不是真有心去做,才是关键。

一个自小就在优质洋房生活的人,很难想象住在一房一厅政府组屋的环境。一个进出有司机接送的人,不会习惯得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日常。一个只乘搭头等舱出国的人,乘搭经济舱必定浑身不自在。一个自小在国外名校念书的人,永远不会知道在国内邻里学校上课是怎样一回事。反过来说,一般小市民也很难想象富豪名媛的日常,那种一餐几千元的消费,一个生日宴几十万元的花费,要一般人只羡慕而不忌妒也不容易。基本上,互相看不习惯,属正常。

问题在于精英心态造成怎样的社会鸿沟?

同样的,从老板到高官,因为职务繁重繁琐,必须在需要在的圈子里打转,基本上不可能完全投入民间,无法与一般老百姓有相同的现实体验,不能对民间疾苦完全感同身受,也属合理,这是现实。

国庆前本地政坛的连串风波,毫无疑问给新加坡多年以来建立的美好形象染上八卦污点。但人非圣贤情关难过,严格来说那是传统观念中的道德沦陷,不关乎品格。有没有真心,有没有以精英眼光在暗地里不屑地看不起别人,那才是问题。

没有多少人能在社会的两个极端自在游走。一个权高位重或家境富裕的人,不论他心有多善,不论他有多想为国为民,只要他不处在社会另一端的位置,就无法对另一边的生活有最深切的感同身受。他可以同情,他可以叹息,他可以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帮助有需要的人,但贫富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以金钱和物质衡量,只要有一方认定自己是精英,这心态上的高低,就几乎是永远无法达到平衡点的一条线。

尤其是当你以精英姿态,标榜着自己为国为民,就无论如何都得尝试在这社会的两端找到平衡,特别是对处在生活负担较重的那方。帮助不仅是义务,也是责任,推搪不得,当成是工作指标也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消除将双方拉得越来越远的精英鸿沟。

一般人最不愿也觉得最不“爽”的,就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看见形象原本大好的一个人的真面目。你这边人设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形象,但私底下或在小圈子内以精英姿态显露你对一些人事的不屑态度,很难不被打上虚伪虚假的标签,即便那也许只是一时的情绪失控或心直口快,一旦被发现就难以被原谅。

没有一个制度没有一种政策能完美无瑕,新加坡在国际上的响亮名声,从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到清廉政府,都有口碑。那当然是一个宏观的整体观察印象,但也并非假象,虽然若你将很多细节放大以后仍会看到不少瑕疵,但没有什么人,也不会有什么政府能十全十美,你很难确保每一个人都被照顾到,要没有任何人被遗漏,更是不可能。相对来说,我们过去50多年能享尽太平盛世没有什么动乱已很幸运,更是幸福。

社会两极化在竞争力大和压力大的大都会必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明显,有人会越来越成功,也有人会更远远地被落在后头。在社会顶端的成功人士与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差距扩大,是在以精英主义为重的新加坡愈趋明显的另一种贫富悬殊社会问题,已无法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