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是很个人的过程,每个人对同一张图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画家成功的所在并非是拥有准确地复制图画的能力,而是能透过人生经历来诠释一幅图,巧妙地给原图添加独特风采。于是,我试着放手。孔雀的轮廓大致画好后,我尽量不要插手太多。

爸选择画含蓄的郁金香,娃则对缤纷绚丽的孔雀情有独钟。他们各自开始作画,依照参考图画出草图。大娃笔笔自信,可画的不像孔雀。我看到不太成形的孔雀,忍不住为她重画一遍。我有点纳闷,是该给她自由发挥,画出童版的孔雀,还是该插手助画,好让她画完后不会有种孔雀在哪儿的失落感?

一开始,画都是空白的。结束时,各个截然不同。其实画布上最终画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

你我都是画家,手中直握画笔,在人生的画布上挥舞着。有人画工细腻,有人画风粗糙。有的喜欢颜色鲜艳,有的偏向单色淡色。画错时,有的将错就错,有的涂鸦弥补。人生的路若是走错了,仍可以弥补,倘若若错得太深,恐怕无法不留痕迹地扭转乾坤。小错误则是人生的小插曲,没改变人生的方向,只是多了层历练。

爸有画师的指点,很快就画好摆设在花瓶里的朵朵郁金香。爸正静静地为背景上色,一片蔚蓝中有几丝兰花紫点缀着。娃则在兴奋地拿着沾有宝石绿的画笔四处挥舞。她不只给开屏的孔雀上色,也把孔雀的身体涂成宝石绿。画师说,丙烯颜料是很宽容的。画错了,可烘干后打点白色,再重新涂上蓝色,得以补救。我按画师的建议把图“救”了回来。孔雀的身躯虽蓝中带绿,但依然显得高贵。

这活动不考绘画基础,而是提供随行发挥的空间,让人释放心中的毕加索。虽说是随性,但画廊总会提供参考图片。而画者就该按图上的细节作画。但真是如此吗?

就这样,娃自己画,然后我再“补”几笔。一个小时多过去了,亭亭玉立的郁金香在爸的画布上绽放开来。娃的孔雀也好了,只是眼睛部分太细腻,所以她画雀我点睛。当我带着爸和娃离开画室时,手里拿着诗意盎然的郁金香图和童气十足的孔雀图,手满心更满。

几周前,我带着大娃和爸到刚开幕的Gallery J体会即兴艺术。三代同堂一起去画画,体验尤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