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良自知文化不够,多年前找我专为古装剧本把关,我本就跃跃欲试,又乐得赚点外快,一拍即合。
阿良是我的儿时玩伴,因家庭变故,很早便辍学到片场工作。工作细心勤快,不久便得到重用。
夏商周远古剧本最为艰难,差不多所有成语诗词都用不上。度量衡单位更要小心,“厘米”和“千克”绝不可用,有古装片对白:“他想了两秒钟”,闹出笑话。最易出错的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以为是顺口溜,其实它是清朝初年的诗句,明朝以前的剧本都不宜用。
当时以为轻而易举,不易出错。直到行内闹出个小笑话,汉朝对白竟然出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唐文,负责审查的同行被狠狠调侃,颜面尽失。我才知道处处陷阱,这碗饭不易吃。
古装片官服最易出错。“衣冠禽兽”在现代是骂人的成语,其实它最初是用来形容明朝文武百官,明清官员胸前背后都绣有动物,文官按官阶绣上九种飞禽,武将则用不同的走兽,预算有限,未能逐一细分,每件官袍只能朦胧显示鸟的形状,导演自会用镜头藏拙。
武将惯穿盔甲,绘上走兽的官服存货甚少,要用时只能特制,电视剧《甄嬛传》中,年羹尧是顶级武将,面圣时要穿华丽官服,绣上瑞兽,相信服装组制作时非常费力,所以导演把这官服物尽其用,御宴时频用前胸后背大特写,又安排饭后在皇宫里陪妹妹蹓跶显摆,才能向资方交代,也报答服装人员的辛劳。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一部电影,工作人员对着任性的演员和拮据的预算,绞尽脑汁,为观众提供最好的娱乐,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阿良初入行时工作轻松,应付自如,但观众越来越挑剔,工作渐感吃力,清朝男子头发,以前只在背后绑条辫子,便可过关,但其实清装男子是剃光头加辫子的,但演员多抗拒剃头。电影《刺马》中的狄龙和《投名状》的李连杰扮演同一角色,比较他们的发式便看到三十多年来的进步,可见现代观众,很难糊弄。
他长时间的工作都是为影片和剧集把关,修错补漏,免了导演后顾忧。他专长古代服装和道具,我曾听过他教徒弟:“明朝四品大官才能穿红色官服,主角只是县令,不配。”外行人可能不明白,观众购票入场,只求一乐,何须太认真。但各报章都有哗众取宠的影评人,他们只要抓到错处,绝不放过,一句“把观众当白痴”,对票房可是一拳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