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与了两次民族传统的庆祝活动。一为印度同胞的淡米尔丰收节(Pongal Festival),二为本族的农历新年。丰收节和年的意义其实相似:《说文解字》(许慎):“年,谷熟也。”年是指庄稼成熟,引申为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后来进一步引申为年纪、年节、年代、每年的等义。随着时代变迁,除了农民,人们已远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步入24小时昼夜运作不止的工商社会。现代人对年的感知也就是一个时间单位:知但不觉中,地球又环绕太阳公转了一次。在罕见稻香与硕果的小岛上,庆祝丰收节的意义为何?不怕,节日庆祝的现代意义诞生了:暂时脱离岗位,休息放松,与亲友团聚的开心日子!

欣逢佳节,普天同庆。

传统之所以可贵,就是不同世代的人们在岁月流转中坚持为之庆祝。

有人说:礼失求诸野。移民社会对母族传统的坚持毫不逊色,仪式或因时空不同而变化,但该坚持的精神一点儿也不马虎;甚至还因为吸纳了不同地区的养分而发展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例如本地华人的传统新年仪式食品:捞鱼生。随着文化交流的普及,东南亚地区的多元传统文化已成国际友人猎奇的领域,并啧啧称奇:传统虽离故土,却保留了下来,而且不但在新的土地上扎根,更迸发出新生命力!

今年,我的角色改变为空巢家长,以迎接儿女回家过年的心情筹备团圆饭,以坚持传承的心意来感念逝去的父母公婆。大年初一,接过成年儿女递过来的实体红包时,颇有感触。不知是否因为从施者又变成受者的身份转变,手里这一份红彤彤的传统实感,分量有点不同,庆祝的意义也多了一分乌鸦反哺的幸福。

为了鼓励环保,当局呼吁民众改变庆祝形式,以便捷现代的电子或二维码红包来代替相对浪费能源和资源的新钞与如新钞。出发点挺好,也顺应科技时代。出乎意料的,不少身为红包受惠者的少年儿童竟一反热烈拥护科技的一贯态度,纷纷反对,表示喜欢土气但喜庆的颜色,不想失去这一年一度的传统乐趣。我让这种反应逗乐了。一则因总是不断求新求变的年轻人终于尝到被剥夺的不适感而有了一点心理平衡,二则感慨他们体验到触感上的年味与舌尖上的年味一样,终究还是不能取代的。

庆祝是一群人为共同的喜事开展一些活动,表示高兴。久而久之,这种仪式遂成传统,即使后来人不再明白或需要这些事,也还是做点什么,表示纪念。在生活里,我们几乎天天都在举行庆祝活动,小至庆生,大至传统节日,国家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