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崇尚美感,包括美味。讽刺的是这一特点就被商业充分利用了。为此,食物里添加了不少零营养成分,尤其是糖。从在农地里开始为农作物“渗”糖,让食材变甜,到各层加工过程中的再添加,一般人很难想象糖是如何层层叠加的。如今,生活中的糖无处不在,尤其是诱惑性极大的精加工食品,如各式华丽诱人的甜点,如饼干、蛋糕、糖果,都经常让人用做“奖励”,成为庆祝活动不可或缺的仪式类产品。这根深蒂固的仪式幸福感如何改变?

人体需要糖吗?专家给出了答案:人体对糖的真正需求是零!身体没有任何机能需要糖分维持。但,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八倍,致死可能性也有五倍之多。令人震惊的事是糖不但是合法的隐形毒药,也是现代疾病的元凶。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得知:长期吃高糖食物的人均寿命要比控制食糖的缩短10年左右。

扪心自省,在商家食品加工手段和“嗜糖”的大脑和胰岛素里应外合下,你我是否早已患上糖瘾而不自知?除了鼓励民众减少吃香喝辣,我们又是否应该双管齐下,强化食品商业伦理道德呢?

吃香喝辣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幸福生活。如今,此想法或许须要重新省思。

在现代商业社会里,食品消费已成为重要的民生经济活动。只要和商业挂钩,利益便高于一切,本质便很可能被掩盖。为了让食物更畅销,能刺激味觉、诱发食欲的手段登场了,甚至于不惜加倍使用。以糖为例,糖的“好处”是可以让人快乐:糖类摄入会使大脑产生一种内啡肽类物质,产生愉悦和满足感,虽然这只是一种短暂虚假的满足感。除了大脑,人体的胰岛素也“嗜糖”,过多的糖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产生饥饿感,造成情绪性进食。

食物原来的功能是填饱肚子,维持生命。早期的食品加工,目的很简单:实用的生存需要。如煮熟食物以软化之,使难以消化的食材便于咀嚼,吸收营养。或通过腌制技术使食物更安全,保质期更长,让人类能够远行,并能度过寒冬或食物匮乏期。至于通过添加调味以增加美味则是附加价值,极少舍本逐末。肯定地说,食物加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何以加工食物在今天会成为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的同义词?甚至被警告为冠病之后的下一个全民健康挑战,以至于连官方也得介入?当局一则鼓励商家降减使用油盐糖,限制宣传高糖食品,二则苦口婆心地吁请民众自控吃香喝辣的欲望。市场上,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数)也应运成为绿色食品包装的消费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