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轻快旋律的儿时记忆就是桥塌背后的传说。这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是当年大人们用来吓唬小孩的:建桥时,一定要把活小孩埋在桥基里,当作“人柱”,否则,桥就会倒塌。这一孩童为建桥牺牲的原始传说就出自英国。很不幸的,它竟也是我的童年梦魇。可见,英国文化对远东小岛的影响。
如今,“伦敦桥垮了”,冷静优雅、坚韧尽瘁的女王陨落了,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落幕了。很奇妙的,因晚年服饰粉嫩靓丽而被昵称为彩虹奶奶的女王辞世时,双彩虹竟然高挂天边。或许,这雨后虹彩,除了提示着花开花谢、日升日落的自然法则,也昭显着雨后天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吧?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不,是无数新时代的开始。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首家喻户晓的英语儿歌想必你我都很熟悉吧?在英国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的那个时代,朗朗上口的它影响深远。游客到伦敦旅游时,想必也会特地到泰晤士河边去“朝圣”,寻找儿时的伦敦印象吧。
谨此向所有在时代轨道旁认真站岗的人士致敬!
作为前英属殖民地,小岛处处可见殖民时代的影响,包括软体的各层行政管理制度,硬体建筑风格和道路命名。如果有空,除了植物园,你不妨到北部逛逛。在三巴旺公园附近,沿着海军西路一带就保留了一片极富殖民色彩的黑白“洋楼”,园地规划极具英国郊外风格,如茵草地和美丽小花围绕着一栋栋“吃风楼”。环绕着宁静房屋的小路路名也都是来自英国本土以及与共和联邦国家有关的联想:京士道(King's Avenue)、加拿大路、塞浦路斯路……当然,我们更熟悉的岛国第一个卫星镇:女皇镇,就是向女王致敬的。
对当年仅有150人的小渔村而言,百年殖民史中少了压迫的血泪,多了开拓的生机。和其他被占领的殖民地不同,这是一部没有太多悲剧、神话般的新加坡史诗。在唐爱文(Edwin Thumboo)《鱼尾狮旁的尤利西斯》的英文诗里,莱佛士是远征的英雄,漂洋过海而来的移民融合为新鱼尾狮族,集体创造了一个多元种族的和谐理想社会:“虽然方式不同,他们一起改变自己,探索和谐的边缘,寻找一个共同的中心,把他们的神也改变了,种族的传统回忆保存在祈祷里、笑声中和女人的服饰与迎客的姿态上。他们把灿烂又美丽的祖父美好的梦放进新的远景中,让它继续发扬光大,充满眼前的世界,在拥有过多的物质之后,心灵开始渴望其他的意象,在龙凤、人体鹰、人头蛇、日神的骏马外,这头海狮。”(王润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