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当我们,以及陪伴我们长大的人与事和歌与曲都得用过去和怀旧来形容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已接近一个我这一代人都会唏嘘的告别年代。庆幸我的成长年代有一个罗大佑,有我会唱的歌,有我听得懂的歌,有我会感动的歌。

罗大佑上个周末在新加坡办了两场《安可曲》演唱会,爆满。观众席上大多数是有一定年纪的人,应该都是听罗大佑的歌长大的。虽然大家不再年轻,但对罗大佑展示的热情不减,从开场到结束,掌声连绵,歌声不断。是的,几乎每一首歌都有观众不自禁跟着哼唱。《童年》《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野百合也有春天》《是否》《鹿港小镇》,以及《明天会更好》,每一首都是金曲,都是我们闭上眼会唱的,伴着我们长大的歌。

就像很多属于我这个年代的歌手,不知不觉罗大佑也有了一定年纪,绝对称得上是资深的音乐人,68岁的他甚至以老歌手来称呼也不过分。当人生开始步入秋冬,还会在台下欣赏的人当然更懂得珍惜这将会越来越少的分享时刻。我是个看演唱会没有什么大动作的人,看到前后左右的观众都高举双手跟着罗大佑的音乐挥舞,不论多兴奋开心也只会含蓄地跟着歌曲轻唱,几乎没有什么肢体语言。我的感受是感动更多,因为这些我熟悉的旋律和歌词,将我带回年少时代,求学时候的点滴就在演唱会的过程中慢慢涌现,像老旧的电影画面,一格一格浮现,整个思绪都不安定,这是这些岁月的歌的魅力。

曾经很介怀自己与现代开始有距离,年轻歌手的歌大多数我都听不明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会有流行度,也再写不出可以让年轻歌手唱的歌词。但后来慢慢接受了这是人生必经之路,成长是不能“违抗”的,不论外表怎么再装年轻,心境和心态都不可能停滞不成长。然后我终于不再尝试入流,说服自己应该做属于自己年代的事,然后终于可以没有压力地享受我的年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像罗大佑很舒服自在地与那么多喜欢他的歌友,一起在许多属于我们的岁月的歌中,寻回美好的年少,与此同时感慨面对未来的日子。

特别喜欢较新的作品《请珍重》,罗大佑自己说写的是他的少年、成年、壮年、中年,以及现在的老年。歌词的深度不必多说,旋律更特别让人心醉,也有点让人心碎,几十年的一生转眼走过大半,就在短短的一首歌中一唱而过,就像李宗盛的《山丘》、周华健的《少年》,以及周治平的《中年男子》,唱的都是人生,都是历练,这些有内容有故事的歌,是只有经历过一个年代的人才写得出唱得好,也只有经历过许多事的人,才听得懂,才有共鸣。

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自己的歌,现在的年轻人听的谁谁谁我几乎听不懂,说服不了自己去喜欢。听的依然是歌词可以打动我的歌,大多数是我的年代的歌,偶尔有些新歌,但大多数是我的年代歌手创作的新歌。有趣的是,年少的时候听歌和长大以后听歌,可以是同一首,但感受完全不同,会更感慨,会更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