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另一文章《留住文字的绿意》,说的是故事。女主人公在丈夫离世后,她的世界就只落得一片寂寞,更常对着窗外小竹林发呆。题目中的“绿意”,除了应景、切题,还暗指说好与不好的作品之间的区别。好的作品,读后常让人回味。要“留住……绿意”,应是指留住当下读书的感受,一如故事中所描写的窗外的那片绿荫,常驻心中。《吃掉水浒里的好汉》,单看题目,着实叫人吃惊!水浒中的“好汉”是怎样给吃了?文章说的是香港某政要告诉人们,行文用字,只求简单明了即可,不必从文学作品汲取养分。这话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只有多读文学作品,方能领略用语要义。常人写东西,与一个有文学底蕴的人所写的文字,虽都能做到清楚明白,但往往淡而无味,可能读过就忘,如雁渡寒潭,雁过而不留影。是的,没好好读古典文学作品,宛如把“水浒好汉”这部古典白话小说都“吃”了。不加细嚼慢咽,又怎能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精萃及精妙。《黄浦江畔玉啄岁月》说的是旧时作家对上海似情有独钟,以黄浦江为背景写出了一个个精彩故事,在文学长廊上,给我们留下许多精彩的回顾,也写出了中国的现代文学。这些好的作品,说是“玉啄”又何尝不可?

《过一个文化的夏季》开篇说的是香港星期天的英文报章细述香港名门是怎样过夏天的,继而笔锋一转,寥寥几笔,写出几篇名家笔下的夏天,是如何与众不同。读后,叫人赞叹,每年都要过的一个季节,竟有如此深意。常年是夏的我国,国人对天气似不曾重视过。其实,与其把时间都花在手机、八卦,我们是否也能过一个有文化的一年长夏?

早年读董桥的小品,一则给其简约的写作风格所吸引;二则是作者为文章精心琢磨而拟的题目,叫人看了心喜。顺手拈来就有这些:《性感的品味》《过一个文化的夏季》《留住文字的绿意》《黄浦江畔的玉啄岁月》。这些标题,其中的奥妙,岂是修辞学的“超常搭配”能一语道尽。

优秀作家为自己作品所下的标题,往往能看出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