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真实案例,真令人怀疑全盘数码化到底可靠吗?效率真的有显著提高吗?也许有关当局应该好好检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希望类似的事件不会再发生。

还有,另一件事也令我想不透。小哥去年刚满60岁,他的乐龄车资卡,人民协会竟然寄去他的旧家!他搬去新家已约五年了,当时已在邻里警岗更新了身份证上的住址。人协是法定机构,为何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料不是互通或共用的?

此外,大哥向医院申请的科技辅助基金(Assistive Technology Fund)也因此被耽误了。据社工说,存在系统里的身份证上的住址与现址不同,要我们把身份证再电邮给她,否则不受理。我告诉她大哥第一次申请该基金购买电动轮椅时是在六年前,当时身份证上的住址早已更新。此外,去年大哥委托我向医院索取医疗报告时,我也把身份证副本电邮给神经科部门,她应该可以从系统里提取。不料,她却说不认识该部门的职员。我听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同一家医院的不同部门,竟无法在系统里找到同一个病人的资料?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码时代,几乎每隔三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公司一般都会更新电脑软件或系统,除了借此提高工作效率之外,也加强保安性能,以应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袭击或钓鱼诈骗。不过,在更新电脑软件或系统时得非常谨慎,尤其是政府部门或医院,以免不小心删除数据或资料。

后来,她又说也许是系统在更新时,把它给删除了。这更是难以置信。删除了病人最新的资料,却保留10年前的旧记录!难道医院在更新电脑系统前,没有备份病人的资料吗?

不久前,大哥错过了陈笃生医院神经科的看诊预约,因为它突然把预约日期提前,我们却没有收到改期的通知。另外,以往在预约快到的前三天,都会收到确认短信,但这次却没有收到。据神经科部门的护士说,因为医院更新了电脑系统,所以没能及时发出通知短信,错过这次预约得重新排期。由于防疫措施放宽后,回医院复诊的病人增多,所以等候时间也跟着拉长,结果得等约三四个月至明年,才能看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