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市面上的好些商家仿佛已形成一股变相的涨价潮。做生意固然要赚钱才能生存,但问题是许多商家都是“见风涨价”。当某个摊位开始涨价,其他业者观察顾客没有太大反应,就也竞相仿效,根本不是按照自己的成本来定价,而是唯恐落后吃亏。这样的营业手法很不健康,完全无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10月21日,我向素食摊买了一盘米粉面,再加上一个春卷和炸薯饼。结账时,我很意外地发现,价格竟然高达6.50元。我出示手机应用的职总会员卡,才得以折扣10%,最后依然得支付5.85元。相信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份早餐,竟要价这么高。
Kopitiam连锁食阁已在2018年由职总富食客合作社(NTUC Foodfare)收购。既然如此,为何陈笃生医院的Kopitiam食阁的熟食价格,依然那么“不亲民”呢?
读了《联合早报·交流站》于10月24日刊登的沈文凤读者投函《食物价格涨幅应在合理范围》后,我也要分享自己最近在陈笃生医院的Kopitiam食阁一个素食摊的经历。
希望消费者协会能与这些餐饮业者洽谈,正视这类和民众生活费息息相关的食物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毕竟当前通货膨胀已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