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说有个高科技项目要上,各地都抢着拉你,如果你说要来养猪,那就很难给你一处发展之地。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很多地方的规划一味图面子,迎合领导。高新区越大越好,偏偏忽略了老百姓的最基本的日常需求,没有给猪留有足够的容身之地。
这有点诙谐,但发人深省的是,有些地方的规划师整天冥思苦想“高大上”的发展纲要,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猪肉供应没有进入他们的考虑范畴,因为那是可以从菜市场上买回来的,但偏偏菜市场不产猪肉。
(作者就职于法国道达尔公司,负责特种聚合物亚洲区的市场开发工作)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发布数据,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0.4%,均高于预期和前值,接下来两个月的CPI还会大概率惯性冲高。对此我也深有体会。
上个月到汕头出差,跟朋友一起吃饭,点了一份小炒肉,标价人民币35元,但老板告知不做这道菜了。家父跟我在电话里聊天时说到:怎么就没人养猪呢?近期小麦、玉米等猪饲料又没有涨多少,养猪的利润应该非常高。
是啊!根据经济学供求平衡理论,一旦有足够的利润,就会吸引足够的生产者去生产。因此,近期的猪肉价格飞涨,一定是有外在的因素打破了市场自我调节的运行规律。
考虑地方经济的长远规划,做大做强地方经济没有错,但老百姓每天的柴米油盐醋和鸡毛蒜皮小事,却是民计民生的金字塔塔基。猪肉价格飞涨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对高收入阶层来讲,可能影响不太大,但对更多的普通老百姓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影响,疏忽不得。
总体上来讲,养猪是一门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相当耗精力的活。还记得小时候村里蛮多邻居会养上一两头,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一种稀缺品?虽然这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但个人认为各地忽略了养猪这一“小事”是主因。
现在到中国各地转一转,到处都有高新产业园区,从各省各市,甚至到镇上,大家都在规划高新产业区,似乎如果不跟5G、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概念搭上个边,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跟人家交流。养猪业因为看起来比较低端,又有污染等原因,所以大家都想离得远远的。
现在问题出现了,笔者看到媒体上出现诸如“由于个别消费品供给不足引发了CPI的上涨,目前市场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通胀”的评论,这实在是掩耳盗铃。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希望周边的地区做好配套服务,而它们周边的地区现在早已不满足仅仅为这些大城市提供配套服务,也希望把这些粮食生产、养猪养鸡的事交给中西部、东北等地区来干;偏偏这些大家印象中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也在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旅游业等,也瞧不上这些养猪业。
CPI的统计、各个商品所占比重是经过非常科学的设计的,既然现在出来的数据是4.5%,那就是4.5%的通胀,就要正视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在鼓励养猪,但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物极必反,经历了肉贵伤民,希望过两年不要再出现肉贱伤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