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第三,地缘政治冲突,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石油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它们的价格暴涨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各行各业。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工薪阶层大吐苦水之际,各大石油公司、海运公司纷纷录得创纪录的盈利。本文不讨论地缘政治冲突,但政府是不是应该反思在财富的二次分配上有所作为,是不是应该采取临时措施,比如临时的暴利税等,来限制这些大公司在这特殊时期谋取超常规的高额利润呢?油气价格暴涨,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这里面有没有炒作的成分呢?当市场经济偏离正常轨道时,须要政府的积极干预来纠偏。
第二,物流延迟,原材料、成品在多个环节积压,不能按时全部送达。笔者负责的产品有些从欧美进口,且不说物流费用高,交货期也从原来的平均两个月延迟到三四个月,中间还不停地改期。所有这些额外成本,最后肯定也会加到客户的账单里。政府与其盯着商品价格,不如去找物流堵塞的原因,去疏通,加快周转率。成本降了,销售价格也会自然降下来。
作者是能源公司亚太区市场开发经理
遇到通胀就想到加息,哪怕加息的频率和幅度是经过反复讨论,总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加息容易,难的是找到通胀根源并一一疏通化解,才能确保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
2020年初突发冠病疫情,引起全球经济在短期内急剧收缩,为此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在当年3月份实施了零利率,以近乎无限量的货币宽松向金融体系投放巨额流动性。各国政府的初衷肯定是为了防止生产贸易停顿、员工失业,进而诱发大范围的金融共振,再现2008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公司员工,是生产活动参与者,也是普通消费者,对这次高通胀的成因以自己的浅见解归纳了一下。第一,疫情导致企业员工不能全员正常上班,找不齐所有原材料、零部件,工厂开工不足,供应到市场的成品数就相应减少。由于奥密克戎病毒的重症率、致死率比德尔塔病毒低很多,政府现在鼓励大家在完成疫苗接种,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走出家门,去正常地工作学习生活,去创造财富。
这段时间,每天一起床,手机上各个财经类的应用就给我推送有关加息抑制通胀的信息。给人感觉解决通胀就靠加息,余下的问题也就是加息的幅度和频率。如果问题真的那么简单,大家对短期的经济面应该抱有乐观的预期。可我们看到,每次有加息消息出来,市场就动荡不安,股市下挫。大家似乎刚刚才从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中走出来,又陷入可能因加息而导致的新一轮衰退的担忧中。可见想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甩掉高通胀,不是那么容易。
政府不应该再花精力去发各种普惠型的补贴、消费券之类的援助计划,这些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政府买单的最后,都是要连本带利还回去的。政府应该花大力气去了解企业的困难,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让它们的生产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只要大家有工作、有收入,货架上有商品,供销两旺,价格自然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我们知道经济循环一般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物价贵了,不是消费过于旺盛就是生产供应不足。加息更多的是收走流通在市面上的货币,抑制大家的消费冲动,从而抑制通胀。可是消费是上面四个环节中的最末端,前面三关没有理顺,最后效果如何,值得怀疑。
可是有点意料之中的是这些投放到市场上的钱,在拯救了企业的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那就是通货膨胀。美国和欧元区的通胀率在这几个月都录得了近三四十年来的新高。持续高企的通胀,尤其是食品和能源等领域的高通胀,正在压制消费者信心,给普通民众,尤其是工薪阶层,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