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联合早报》记者陈可扬也曾撰文《从《茶馆》到《呸店》》,描述他在初院熟读《茶馆》的乐趣。可惜的是,这本令这几位语特学生念念不忘的经典教材,已在2017年被教育部删除了。
王乙康在推介中学语特课程时,谈到深化母语和开拓语言学习的益处,包括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双语能力的经济价值与树立国族文化身份认同。其实,这些益处正好是学生选读语特的动力。《联合早报》今年5月24日访问了两名杰出的语特毕业生郭碧叶与陈泉成,他们的谈话多少印证了这点。
去年,教育部大量削减O水准中学文学课程,尤其是古典文学部分,文言文更是一篇不剩。所以,这个课程的难度应该不高,有志修读语特的学生应该有能力应付;至于语特营、文学讲座、浸濡课程等,压力不大,学生必然感到兴趣。教育部如能再宣布一些奖励措施,例如让中学语特学生报读高中语特时享有分数优待或提供奖学金等,相信能增添课程的吸引力。
高中语特(LEP)于1990年在两所初院创办,目标是培养华文精英。为了慎重其事,两所初院各派出两名教师在教育部总部编写教材。课程设立之初,反应相当热烈。过后,开办的学府陆续增添至五所。但修读学生人数在近年来明显下降,特别是从2014年至2016年,减幅竟达15%。原因据说有两点,出生率下降与学生有另一选择:双文化课程。
语特至今培养约3600名学生,分别服务于教育界、文化界与商业界等。据也是语特毕业生的国大中文系许齐雄副教授透露,国大中文系目前20名全职教师中,约四分之一出身语特。可见语特毕业生的前景是光明的。
语特课程素以文学及丰厚的文化见称。在访谈中,郭、陈两位不约而同提到语特教材:老舍的《茶馆》。从谈话中可发现他们对这本教材的喜爱程度。尤其是陈泉成,阅读《茶馆》令他受益不浅。他常驻中国,因工作上的需要须与当地企业家联系。他对记者侃侃而言:“第一次到茶馆和当地企业家谈业务时,《茶馆》描绘的情景浮现在我脑海中,让我能从容融入当下环境,有效处理好人情世故的当儿,也把业务谈下。”
据悉,很多修读高级华文的学生,因条例允许,到了高中就不读华文了。这意味着我国有能力读好华文的学生,华文程度只停留在中学阶段,所以语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职是之故,教育部应在课程选材与活动安排上深思熟虑,确保语特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教育部在这个时候推介中学语特课程是适时之举,可为高中语特提供固定生源。反应如何,还有待观察。
教育部长王乙康日前宣布,九所中学将从明年起开办华文语特课程。课程从中三开始,为期两年,学生得修读O水准华文文学,并参加语特营、文学讲座、浸濡计划等。教育部官员预计,每所中学可能各开一班。需求若殷切,开办课程的学校将会增加。
如果语特学生的活动包括观赏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公司摄制的影片《茶馆》应当是首选。影片是剧本的浓缩版,人物栩栩如生,对白近似原著,细细观赏也可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