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部长在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第47届理事就职典礼致辞时,提到卫生部会继续与中医界合作,探讨如何让中医的“宝库”更好地为健康SG做出贡献,让全体国人享有更健康的生活。这是令中医界鼓舞的消息,显示政府并不忽视中医在我国的地位和发展,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在一项主题演讲中说,健康SG能让医院更专注管理复杂的病例。这可说是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因为奇难杂症确实不少,某些疾病似乎遵循它本身的“进化论”(例如冠病病毒不断变异),国家需要专才和资金应对这种情况。
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国会说,这个计划着重预防护理,中医界可以发挥作用。他说,卫生部过去一年已与中医团体成立两个工作小组,探讨提升中医临床培训和职业发展。中医注重“固本培元”(强化免疫力和充实元气),也强调“上医治未病”,理论可能抽象玄奥,但深邃内涵不容忽视。
中医的饮食观包括“药食同源”,意思浅显明白,就是许多食物既可食用也有药效。许多人对食物有偏好,自己喜欢的就经常下肚,而讨厌的食材则不屑一顾,即使对身体大有裨益也无动于衷。不过,很多食物虽被认为有疗效,但切记过犹不及,应该先做少量测试,毕竟各人的体质不同。
最近,国会一致通过健康SG白皮书动议,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这项被形容为“预防胜于治疗”的全民保健计划,有助于强化全民的体质,设法减少患上慢性疾病的概率,值得称道和期待。
《联合早报》9月23日发表社论《上医医国的健康SG计划》,希望提醒国人,长年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否则在生命的最后10年病魔缠身,可就苦不堪言。除了应付医疗开销,还可能连累身边亲人,生活素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乐龄”就变成“苦龄”。
生活有规律、优质和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经常运动、乐观开朗、不抽烟、少喝酒、不暴饮暴食、不偏食、定期体检、不乱发脾气(中医认为怒伤肝)、随遇而安等,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些疾病是心病(心理状态不平衡或偏激),因此“心病还需心药医”。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和其他经典医学著作,在养生保健方面颇多论述,先哲的智慧仍然不乏参考价值。
交流站9月21日刊登了读者杨祥福的投函《中医舒筋活络可促进健康SG》。经络、奇经八脉、穴道等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针灸治疗仍被许多人认为不可思议。中医理论把人体看作小宇宙(整体观念),这是恢宏的思维,须要中医界继续探索。中医药传承几千年,不但未被抛弃,还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肯定有不少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