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如此,我们又能否致力于让旅客所看到的新加坡,与现实更贴近一些,尤其确保他们在消费时,把钱投放在会令新加坡人感到自豪的本土品牌或企业上?

在威尼斯,好多年来,当地居民一直在抱怨潮水般的观光客打扰他们的生活,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让这个美丽的水乡变得商业气息浓重。像要乘船在狭窄的水道穿梭漫游,旅客非得付出高价;威尼斯各场所的租金也水涨船高。在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各处景点时刻排着长长的人龙,拥挤得令人喘不过气。

冠病疫情让许多城市的旅游业受到重挫,但也还给了一些地方往昔的宁静。

此外,要加深旅游景点的内涵,历史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泉源,但这也意味着政府及人民都必须重视这点,并推崇在经营上有更多历史文化思考的企业,而不是只是鼓励商家推出众多缺乏知识养分的“打卡”景点。

当地一些非政府组织主张威尼斯应保留“居住城市”(living city)的气息,而非成为一座“空洞的博物馆”。疫情提供了对话的契机,以讨论如何重新思考威尼斯作为热门旅游胜地的定位,推崇更可持续的旅游。

(作者是新闻中心高级记者 ngwaimun@sph.com.sg)

一般观光客眼里的一座城市,和当地人的日常认知应该有多少差别?一名观光客所看到的新加坡,可能较接近好莱坞电影《疯狂亚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的版本;许多人或许会说,这确实仍是新加坡的一面,但却不完全等同最真实的新加坡。

威尼斯约65%的人口从事旅游相关行业,这座仅5万多人的城市,单在去年就吸引近3000万名观光客。在思考我国旅游业的处境时,它或许不是最好的参照点,新加坡更不太可能像一些国家一样,单靠观光业生存。

因此,今年4月,当欧洲航天局公布两张威尼斯的卫星图像,对比显示自冠病疫情暴发以来,意大利主要水路干道交通量大幅下跌,虽然一些人感叹旅游业不景气,更多人却为运河清澈湛蓝的景象感到高兴。

这次为推动旅游内需,许多商家开始认识到,过去能够轻易吸引旅客的选项,不一定能刺激本地人消费,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索之旅”,更在过程中发挥了一些创意。有商家将海南料理烹饪课,纳入市区海南街步行游览行程中,以增加卖点;也有公司设计了让人乘船看奎笼,或探索旧甘榜等有本土特色的一日游行程。

领导全国就业理事会的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上个月阐述我国在冠病期间应如何解决国人就业难题时,提到政府下来必须允许劳动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创造性破坏”,让一部分岗位自然淘汰。不过他指出,政府也会减缓这个过程,以免一些领域突然进入休克状态。

或许旅游局应密切追踪各种“国内旅游”的数据,尤其是相关消费数据,从国人的选择中拼凑出一个“理想新加坡”的图景。

最近在信箱中收到有关兑换“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的信件后,我不禁开始思考新加坡的旅游业,更想起威尼斯在发展旅游业时,在平衡当地人和旅客需求所遇到的难题。

令人好奇的是,这些看似较能提升旅游业质量的特设行程,过去是否也同样供旅客选择?或许旅游局应密切追踪各种“国内旅游”的数据,尤其是相关消费数据,从国人的选择中拼凑出一个“理想新加坡”的图景,或能让商家得到灵感,对下来制定旅客行程有不同的想法,也进而提高他们的竞争优势。

我相信,政府在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时,本意也不是要出手“拯救”旅游业,而是希望推动业者将不明朗的经营环境,视为他们思考企业转型的契机,避免本地旅游的质量滞后。毕竟有些危机无关疫情,一些企业若到最后还是无法生存,疫情或许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