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叫“有点糖”,是因为多数食材自带甜味,基本不用再加糖。

梁民威坦言,最初两个月没固定客群,收入只能勉强抵消生意成本,远不如以前收入稳定。

外婆和母亲都是卖甜品为生,梁民威的儿时回忆因此除了吃,就是学做甜品。“十一二岁时,我第一次做了冬瓜龙眼汤给外婆尝尝,她吃了一口后说味道不错。”幼小的梁民威,当时第一次梦想将来也让其他人吃到他的家传甜品。

梁民威受访时自豪表示,店里所卖的12样甜品,都是自外曾祖母那一代所传下。

若还留在马国 或不会一起做生意

这是两位30出头的表兄弟,每天在小贩中心辛劳10多小时的推动力。

今年2月,梁民威(32岁)和蔡文国(30岁)表兄弟俩带着家传手艺到麦士威熟食中心,两人的甜品摊“有点糖”近一个月来凭着招牌黑糖珍珠奶茶,和一系列古早味甜品,慢慢打响名声。

梁民威的家乡在霹雳州太平,蔡文国则住在柔佛,两人老家离彼此八小时车程,梁民威因此打趣:“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远亲’。”也因如此,两人还在马来西亚时,并未有过一起做生意的想法。

“一些年长顾客还没吃到就会质疑我们的功夫不到家,我们要证明,年轻人也能做出古早味的传统甜品。”

传承祖辈手艺,加入创新理念,分享百年味道。

比如,冬瓜龙眼汤、杨枝甘露等,都基本不再加糖。

延伸阅读

12种传统甜品 每天只准备30碗

蔡文国说:“单卖传统甜品太单调,我们去年底也到台南学习怎么调配珍珠奶茶,学足一个月才回来。”

2010年左右,表兄弟俩各自到新加坡谋生,恰巧两人的公司都在同一个地段。

数十年之后,梁民威和蔡文国都到新加坡谋生,他们分别找到项目经理和会计师的工作,月入都有四五千左右。

公众可登录www.oursgheritage.sg网站支持小贩文化申遗,活动将进行至2020年底。

蔡文国说:“我们开店才不久,最大的困难就是建立起顾客群。所以看到有顾客回来,一一尝遍我们菜单上的甜品,真的很有满足感。”

20190604_znews_hawker2_Large.jpg
“有点糖”除了专卖传统甜品,也卖受年轻人欢迎的珍珠奶茶。

梁民威坦言,“有点糖”的生意才刚有起色,目前仍无法聘请助手,生意都由表兄弟俩亲自打点。

为了保证品质,菜单上的12种传统甜品每天只准备30碗。

梁民威说,他们做的传统甜品都非常费工夫。“桃胶龙眼炖雪耳的桃胶和其他食材得分成两锅去煮,冬瓜龙眼汤里的冬瓜得庖成丝,这都很花时间。”

不忍祖业到他们这一代走入历史,梁民威和蔡文国经讨论后,去年决定辞去工作,也拾回了童年梦想,在本地卖起传统甜品。

梁民威说:“有五六年时间,我们休息时间常一起吃饭,话题总是围绕家里的甜品生意。”

表弟大清早就翻炒黑糖,准备招牌黑糖珍珠奶茶,表哥搬出大锅小锅,开始炖出一碗碗杨枝甘露、双皮奶、冬瓜龙眼汤。

“唯一有糖的就是我们的黑糖珍珠奶茶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店名叫‘有点糖’。”

表兄弟俩的家乡离彼此八小时车程,若没有一起到新加坡打拼,两人或许也不会有一起做生意的想法。

不忍百年手艺断送在自己这一代,表兄弟俩双双放弃稳定职业,远赴台湾学艺后冒着亏本风险投身小贩事业,每天以行动证明,年轻人也能做出古早味甜品。

梁民威说:“我们午餐时间前会准备第一批甜品,卖完之后,下午4点左右再准备一批,这样能确保甜品新鲜。”

店里的传统甜品,每一样都得花上两三个小时准备。“比方说桃胶龙眼炖雪耳和雪耳炖木瓜,炖的时间太短,味道无法出来。”

两人手上捧着祖辈百年前传下来的家业,每天端出最美味的甜品,满足食客味蕾。

多数食材带甜味 不必再加糖

“我们住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外曾祖母是卖甜品的,后来她把手艺传给外婆,外婆又传到母亲手里。”

蔡文国也说,准备珍珠奶茶前,也得翻炒黑糖和珍珠。他说:“我们要求自己每天做出最好品质的甜品,但有时候食材的比例,或火候拿捏的不好,就可能失水准了。”

20190604_znews_hawker3_Large.jpg
无论是准备传统甜品或是珍珠奶茶,两人都费相当的时间和心思。

外曾祖母的甜品秘方这时也已历经百年,但随着母亲那一辈年华渐老,体力渐衰,家族继续卖甜品的人也越来越少。梁民威虽然常做甜品给亲友品尝,同辈中仍没人继承祖业。

蔡文国笑说:“如果我们还待在马来西亚,或是公司离彼此远一点,可能也就不会有‘有点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