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讲大道理

韩蕴光在澳大利亚珀斯念大学,读媒体与商业,也修数码动画。回国之后,在高科技和媒体行业都有过工作经验,2007年,韩蕴光与动漫画家卓玮铭联合创办本地动漫制作公司机器人乐园(Robot Playground Media),他是公司动漫作品的策划人和故事创作者,卓玮铭则是重要的绘画者。

韩劳达说:“我在蕴光和他妹妹咏禾小的时候常给他们说睡前故事,平时也爱给他们说说笑话,不知不觉间形成一种潜移默化,这是一种思想和兴趣的启蒙,一种幽默感的培养,也就这样在日常生活和对话中做了‘无声’的感染。”

两年前,星和委托机器人乐园制作由四个故事组成的“时间风景”(Timescapes),包括《小红砖》(Little Red Bricks)《女孩与小猫》(The Girl And The Cat)《游乐场》(Playgrounds)与《雨》(Rain),这4部介于10至13分钟动漫短片都是对新加坡一些已消失景物的怀念,其中《小红砖》勾起了观众对已拆除的红砖国家图书馆的记忆;《游乐场》则取材于一些让人怀念的,或消失或还存在的游乐场。

儿子送画给妈妈的时候,韩劳达顺口说了句带有“醋”意的话:“那我没有啊?”那年父亲节的时候,韩蕴光同样以一幅亲手画下的图画向父亲表达了心意。

高慧碧在《雷雨》中饰鲁侍萍。(受访者提供)
高慧碧在《雷雨》中饰鲁侍萍。(受访者提供)

由于父亲是华文老师,韩蕴光从小心里明白,无论如何必须考好华文,但不知为何,那年A水准华文考试,他考了个“A2”,没有考到理想中的“A1”,韩蕴光说:“当时爸爸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还是不很开心。”

韩劳达说得坦率:“我的几个建议都不合蕴光心意,最后他决定用他妈妈取的《沧海琴声》。”

不同的是,夫妻俩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有语言天分的高慧碧也是语言艺术老师,曾经在剧场教语言课,韩劳达还透露说,他与高慧碧在正式交往之前,曾经在训练班里上过她的语言课。

我与高慧碧初次见面,但之前也听说了,韩劳达的妻子是本地华语话剧界的优秀演员,在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高慧碧曾经活跃于华语话剧界,是实践表演艺术学院(实践剧场前身)的演员及导师。

高慧碧在《乌拉世界》饰演说书人。(受访者提供)
高慧碧在《乌拉世界》饰演说书人。(受访者提供)

本地动画片新锐导演韩蕴光近年来广受瞩目,由他导演与创作剧本的动画短片《小提琴》(The Violin)曾在日本、中国、柬埔寨与乌克兰放映,既在Apollo Awards摘下最佳二维动画片与音乐奖,更在2017年亚洲电视大奖脱颖而出,赢得“最佳2D动画节目”。《小提琴》的广受肯定,也为本地动画界注入一股活力。

对于儿子韩蕴光致力于动漫事业,高慧碧连声说是因为父母的“基因”。因为她和丈夫韩劳达一辈子也都执着于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事业。

韩劳达说:“我与慧碧是在团体生活,在演出工作中培养起感情。由于自认缺乏表演天分,我后来选择了写作和导演工作。过去只在2012年上台演过一次单口相声。”

1988年,实践剧场请来北京人艺著名导演夏淳亲自执导《雷雨》,高慧碧就饰演剧中要角鲁侍萍;1996年,高慧碧又在曹禺原著,郭宝崑执导的《原野》饰演焦大妈,另外,她也演出郭宝崑导演,南方艺术研究会的中短剧《搭错线》,这是个十分考演技的角色,在剧中,高慧碧一直坐在轮椅上,只能靠上半身的肢体表演。

韩劳达是成就有目共睹的本地剧作家和相声作家,2017年获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颁发首届华族文化贡献奖(个人),早在1990年,他已获得新加坡文化奖(戏剧)肯定。

没忘记父母的专业

目前,韩劳达、高慧碧与韩蕴光一样,期待着《沧海琴声》在呈现给发行片商、融资者之后,能筹集到足够的制作资金,让这部长达90分钟的动画长片可以在明年开拍。

除了儿子韩蕴光,韩劳达与高慧碧还育有女儿韩咏禾。既是教师,又是作家的韩劳达对儿女的最大影响,可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

对于当年儿子毅然离职创业,韩劳达说:“我自己也是创业人,是过来人,蕴光他既然有心要创业,我当然只有支持,没有反对。”

高慧碧的学生之中,有好几名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就跟她学习语言,其中佼佼者如翁盈芬、王玮鳞,曾在2005年∕2006年参加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相声比赛。

韩劳达与高慧碧是对志同道合的夫妻。
韩劳达与高慧碧是对志同道合的夫妻。(邝启聪摄)

父亲韩劳达是本地剧作家和相声作家,母亲高慧碧则是本地华语话剧界演员与语言艺术老师。

在韩劳达的剧本中,《乌拉世界》这个采用寓言构架呈现的作品,公认最具影响力,1984年《乌拉世界》首次公演的时候,当年仅八九岁的韩蕴光,也曾经追随父母亲的身影,看着爸爸妈妈在维多利亚剧院忙着排戏、演戏。多年之后有一回,韩蕴光从父亲的剧本集中看到了《乌拉世界》,立刻深深地被故事中多彩的画面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所吸引,于是决定发展成动漫片。

蕴光对自己儿时住过的组屋和周遭的景物很有感情。几年前他回到幼年时期保姆家的东陵福组屋拍了很多照片,还和爸爸妈妈分享,我们当他在怀旧。没想到几年后这些照片成了他动漫作品的素材。——韩劳达

2007年高慧碧的一名从小跟她学习快板的学生吴佳恩在“青春展才艺”上演出快板书《武松打虎》,已故纳丹总统看了大为激赏,演出后特别邀请他们到总统府茶叙。

也许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一种长期的积累,在韩劳达的记忆里,儿子蕴光从小就爱看故事书,也爱画画,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阅读《南洋儿童》等儿童杂志,至今,韩劳达的相簿里还收藏着儿子读一年级时,捧着《南洋儿童》乐在其中的照片。

让韩劳达倍感欣慰的是,韩蕴光从没忘记爸爸是个华文老师和华文剧作家,妈妈是华语话剧演员和语言老师。韩劳达说:“毕竟他们这一辈人的华文水平不如上一代,凡是需要用到中文的时候,蕴光会回来请教父母,听听我们的意见。”

在韩劳达与高慧碧眼里,儿子蕴光与女儿咏禾小时候都是乖宝宝,兄妹俩从不吵架。作为父母,他们也不爱跟孩子讲大道理,唯一坚持的原则是,孩子若是真的犯了错,一定要他们承认错误。

韩蕴光的得奖动漫短片《小提琴》是机器人乐园的第一个本土动漫产品,背景是新加坡历史和组屋生活,短片以新颖的构思,用画面和音乐讲述新加坡过去80年的转变和进展。问世后的回响和口碑都很好。韩蕴光目前正紧锣密鼓,计划以短片《小提琴》为基础,拍成长篇动漫片,不仅讲述新加坡历史,更说了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去。故事完成后,父亲韩劳达帮他找了适合的人选,将英文原创翻译成华文。他也请父母亲帮忙,为这个长篇动漫取个中文片名。

高慧碧也致力于戏剧教学,为语言艺术老师,教导学生发声、语音、语言表达、形体、节奏等全方位综合性训练。她同时也是新加坡快板曲艺的先行者,由于认识到快板对语言教学的功用,她把快板应用为教学工具,在本地多所中小学校教导戏剧或语言,发觉学生对快板深感兴趣,她还在2000年远赴北京,向李立山学习传统快板,在语言教学方面投入心血。

天生有表演细胞的高慧碧,“同意”丈夫韩劳达所言,她半开玩笑说:“他是没有表演天分。”

韩蕴光自己也不知道,原来父亲还偷偷收藏了很多他小时候的画作,有些是他读小学时画的,有些是他中学时留下来的。韩劳达则记得清楚:“四年级时我给蕴光讲了一个小笑话,他听了之后就画了两幅漫画,我看到后拿去投稿给《联合学生》,竟然也刊登出来。”

华文非考好不可

我与韩蕴光的父亲韩劳达(原名韩永元)认识多年,但一直到最近才知道,韩蕴光原来是韩劳达的儿子。

一直到现在,韩蕴光虽然已在外自立门户,但家中不管有什么家务问题,例如冷气机坏了,他一定第一时间打电话找妈妈帮忙。对于儿子的电话求助,高慧碧显然很有“满足感”,一副“乐于相助”的神情。

韩劳达这时笑道:“我的数学跟蕴光一样差,怎么要求他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每个人有自己的天分,只要尽力就好。唯一能做的是,当他们需要补习的时候,我会找补习老师,安排他们补习。”

与父母携手合作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韩劳达说:“在戏剧道路上,慧碧比我出道得早,在进入表演艺术学院之前,她已经参加过几个剧团的演出。我没认识她之前,她已经是很出色的话剧演员,她的好几个出名演出我都没赶上,如她常提起的郭宝崑导演的《黑魂》等。”高慧碧还于2016年参与丈夫韩劳达的《向历史提问号》演出,排练开、收场快板。

与高慧碧一样,韩劳达早在1970年代就活跃于新加坡华语剧场,曾担任南方艺术研究会主席和戏剧团团长、新加坡华语戏剧团体联合会秘书长。

又如Iyo小机器人的故事,是几年前机器人公司获得李光耀双语基金的赞助而制作的15集动漫故事,韩劳达写了15个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趣味科幻故事,高慧碧和几个小学生负责配音。故事说的是父母亲给孩子买了一个会说话的智能小机器人,孩子给他取名Iyo。Iyo来到这陌生的世界,跟着小孩学习语言,也学着人类固有的文化和礼仪。15个故事都以动漫呈现,语言少而精炼,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边看动漫,边学习语言和文化。

韩劳达也是汉语文中心创办人,1993年,因为某种机缘,韩劳达离开了华侨中学的教职,创办了汉语文中心。由于父亲是华文老师,韩蕴光从小心里明白,无论如何必须考好华文,但不知为何,那年A水准华文考试,他考了个“A2”,没有考到理想中的“A1”,韩蕴光说:“当时爸爸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还是不很开心。”

韩劳达说,儿子蕴光性格内敛,不是那种很容易对父母亲说出“我爱你”的小孩,但在适当的时候他也会对父母表达心中感念。有一回母亲节的时候,他亲手画了一幅画给妈妈,图画中有一棵树,树下是一个妇女拉着一个小孩的手,他就这样以温馨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1990年,韩劳达(左二)获颁新加坡文化奖,高慧碧(左三)与一对儿女韩蕴光及韩咏禾一起出席盛典。(受访者提供)
1990年,韩劳达(左二)获颁新加坡文化奖,高慧碧(左三)与一对儿女韩蕴光及韩咏禾一起出席盛典。(受访者提供)

韩劳达今年初出版的《狮城悬案》以相声剧形式书写新加坡历史,既是新加坡历史的缩影,也有新加坡人的喜怒哀乐。

韩劳达最初以海叔笔名写的《鱼尾狮的故事》也是本地第一部以鱼尾狮为主人翁的本土童话集。在这系列故事中,韩劳达发挥想象力,描绘鱼尾狮成精入海,还大战独眼三手海怪,刻画了鱼尾狮保家卫国的精神。多年之后,《鱼尾狮的故事》系列今年又以绘本的形式重新推出,这10个以鱼尾狮为主角的本地故事,加上了汉语拼音、生词学习等新元素,让小学生也有机会阅读本土故事。

以动漫短片《小提琴》受瞩目的本地导演韩蕴光,有一对活跃于本地华语戏剧界的父母。

动漫长片《沧海琴声》美术构思。(受访者提供)
动漫长片《沧海琴声》美术构思。(受访者提供)

在亲子关系中,韩劳达就是个纯粹的,对孩子谆谆善诱的父亲。有意思的是,韩劳达透露,他在1980年代出版过的系列儿童创作故事,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讲的睡前故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韩蕴光小时候就经常阅读《南洋儿童》等儿童杂志。(受访者提供)
韩蕴光小时候就经常阅读《南洋儿童》等儿童杂志。(受访者提供)

在管教孩子方面,韩劳达与高慧碧可说“各司其职”,韩劳达说:“孩子们的功课是我管的。”

这些年来,韩蕴光的公司也和父母携手合作,合作项目例如动漫网上课程“汉字800”,这个通过平板电脑学习华文的平台,是韩蕴光与父母亲携手合作的成品。韩劳达为40堂网上课程编写故事,韩蕴光的机器人公司负责动漫和活动部分,高慧碧和她的学生则负责朗读课文和故事配音。

韩蕴光的得奖动漫《小提琴》说的是新加坡过去80年的转变和进展,取材与创作灵感,体现了父母的潜移默化。小时候,父亲给他说的睡前故事围绕着本土生活,父母的戏剧创作与表演,与他的动漫,都在不同时间点,关注自己的家园。
韩蕴光的得奖动漫《小提琴》说的是新加坡过去80年的转变和进展,取材与创作灵感,体现了父母的潜移默化。小时候,父亲给他说的睡前故事围绕着本土生活,父母的戏剧创作与表演,与他的动漫,都在不同时间点,关注自己的家园。(邝启聪摄)

他说:“我后来写的10个《鱼尾狮的故事》,让鱼尾狮从遥远的传说中活了起来,相信也给了蕴光这样的观念:从本土生活中找素材,找灵感。”

动漫长片《乌拉世界》构思的美丽场景。(受访者提供)
动漫长片《乌拉世界》构思的美丽场景。(受访者提供)
动漫长片《沧海琴声》海报。(受访者提供)
动漫长片《沧海琴声》海报。(受访者提供)

那天约了韩蕴光与他的父亲母亲在一家法式连锁咖啡馆聊天,韩蕴光与妈妈高慧碧先到,韩劳达因公务在身,稍后匆匆赶来。

韩劳达不但是剧作家,也是本土相声的重要推手,而且致力于推动新加坡与中国的相声交流,既传扬传统相声,也努力让本土相声开花结果。自1980年代以来,韩劳达不断向中国相声名家汲取艺术养分,并发展出属于新加坡的本土相声特色。

韩蕴光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成长,看着父母一生执着于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事业,他最终也踏上创作之路,设立动漫制作公司,父子俩更在不同时间点,创作关注自己家园历史的作品。

韩蕴光从事的动漫事业,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与父亲韩劳达一辈子坚持的戏剧或相声创作没多大关系,其实,父子俩有个很大的共同点,两人都擅于艺术构思和故事创作,也都将故事说得好听。

高慧碧则说:“我管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1989年由马季、赵炎领衔表演,曾经风靡一时的“笑一笑,少一少”相声专场电视节目,其中群口相声《夸家乡》就是由韩劳达与马季一起改编。

韩劳达说:“蕴光对自己儿时住过的组屋和周遭的景物很有感情。几年前他回到幼年时期保姆家的东陵福组屋拍了很多照片,还和爸爸妈妈分享,我们当他在怀旧。没想到几年后这些照片成了他动漫作品的素材。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主要是英文资料。他也和我一样关心时事,旧国家图书馆、国家剧场的景物,都曾经是我们的谈资。”

在韩蕴光心目中,韩劳达与高慧碧是对开明的父母,在课业上并没有给孩子太多压力,让他自由发展。韩蕴光坦承,小时候读书,他的科学、数学成绩一直没考好,可父母亲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这点使他无需在繁重的课业中承受另一种压力。

韩蕴光被父亲的剧本所吸引,决定把《乌拉世界》发展成动漫长片。
韩蕴光被父亲的剧本所吸引,决定把《乌拉世界》发展成动漫长片。

韩劳达说:“Iyo有四种语言的版本。华语和英语的很快就完成了,马来语和淡米尔语的版本因为语言习惯和不同的规范要求,一直在改动中。应该是最近就会正式面世。”

不论是动漫长片《沧海琴声》或是《乌拉》都是本土动漫走向区域和国际的试金石,但由于动漫制作不但比一般电影耗时耗力,而且费用也远超过低成本电影,目前需要的是投资者的眼光。

看过儿子蕴光创作的《乌拉世界》动漫剧本之后,韩劳达说:“我觉得蕴光的动漫《乌拉》比原剧更曲折感人。记得他当年提起要用《乌拉世界》的故事来做动漫的时候,我首先大力支持。因为这个故事充满奇幻色彩,而且蕴含的寓意不受国界、地域甚至时代限制。他写了改编的故事给我看,我只是表达了对剧中人物关系的理解,完全不干预剧本内容。”

韩劳达深有感触:“我写《狮城悬案》,蕴光写《小提琴》和《沧海琴声》,我们父子在不同的时间点创作,却有接近的意念,我们都关注自己家园的历史。”

父母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