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吉准备好了!
小说的精心设计,第一章便让读者认识独立生活的舒吉,之后通过倒叙,详细描述过去十年,艾格尼丝和三个孩子遭遇的种种困苦和不幸。艾格尼丝失败了,走了,但精神不死,两个儿子都用他们的方式,继续往前走。
斯图尔特24岁移居纽约,开启他的时装设计事业。20年来,曾为不少时装名牌工作,同时也尽量在写作与工作间求取平衡。
1982年至1992年的英国,绝大部分时间是撒切尔夫人主政。字里行间,作者对撒切尔夫人的施政,颇有微词。他认为,撒切尔夫人要的不是诚实勤俭的工人,而是科技、核能,工业的日子已成过去。对于她的支持者来说,撒切尔夫人一些革命性的政策改变了英国,将英国停滞不前的经济彻底改头换面,让英国再次成为强国。对另一些人来说,她的政策制造更多工业纠纷,让她有机会强力驯服工会。她的政策制造高失业率与社会不安;她创造的经济文化贪婪而自私,并造成社会的分化。
小说结束是这样的:舒吉和一个比较谈得来的女孩子丽安在河边漫步,她用她的一只手挽住舒吉的另一只手摇摆,像要帮他甩开烦恼,她告诉舒吉她的二哥有一次跟一个女孩子跳舞,不久那女孩便怀孕了,女方家长还到她家大闹一场,还逼她二哥娶那女孩。他们边走边聊,舒吉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和丽安跳一支舞,丽安用难以置信的尖叫声说不可能,舒吉不可能会跳舞,舒吉挣脱她的手,向前轻跑几步,向她点点头,勇敢地,用他擦得光亮的鞋子快速旋转一圈。
《舒吉·贝恩》曾被32家出版社拒绝。斯图尔去年底说,已完成第二部长篇,写的是1990年代中期的格拉斯哥,是一部关于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背景是后工业时代的格拉斯哥,并涉及一些地方帮派和社会暴力等问题。
舒吉是妈宝,行径怪异。虽然他也想挽救妈妈,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和常人无异,但旁人眼中,他就有那么一点不对劲;他有点娘娘腔,喜爱女生的玩具,帮妈妈梳头,渴望成为发型师。
44岁的斯图尔特是美国苏格兰裔作家,拥有英美两国双重国籍,他在1976年诞生于格拉斯哥最主要的河流克莱德河(River Clyde)北部的一个邻里Sighthill,这是一个中下层为主的邻里,住宅大部分是公屋,这也是小说开始的地方。
舒是个到处拈花惹草的花心汉,他在决定抛家弃子后,半哄半骗把老婆和三个孩子搬离岳母家,把他们丢在废弃的矿场边,一个贫困矿工的聚居处,头也不回地就走了。艾格尼丝从此更加沉沦,每周只靠区区38英镑的失业救济金养活一家,但她却把大部分钱花在啤酒上。由于她长得漂亮,身材也好,总有男人络绎不绝上门占她的便宜。
表面都是失败的人物
斯图尔特的父亲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便离开家庭,他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但母亲染上酒瘾,在他16岁那年因酗酒去世,所以一些论者认为,《舒吉·贝恩》是部半自传式的小说。
这部小说共430页,故事性不强,通过一幕幕的情境凸显小说中主要人物面对的困境,也让读者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譬如,艾格尼丝对人生原本充满渴望,渴望有一个像样的家,渴望屋子有个像样的前门;渴望丈夫每个月准时给她家用,让她每天能打扮得美美的和朋友相聚;渴望孩子都能成才,可是贫困的现实是残忍的,她因此失去信心,也让她变得空虚,深陷酒瘾不能自拔。虽然她也曾尽力去爱,尤其对舒吉,但残酷的现实加上她性格上的缺陷,让她爱得很逼仄、痛苦;种种恶性循环,让她没法再喘气。她走的时候才52岁,舒吉不到16岁。
斯图尔特在母亲过世后,搬去和哥哥同住一阵,17岁搬入寄宿舍。他毕业自苏格兰纺织学院,之后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取得硕士。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及,1980年代苏格兰的高失业率,以及青少年酗酒、吸毒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是撒切尔夫人的政策造成的。
充满矛盾的女人
我们第一次接触舒吉(Shuggie)是在1992年。那年他16岁,独自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面租一间狭小单房式公寓。他在一家超市售卖熟食的柜台工作,老板为了省钱,无视卫生条件,更无视他未达法定工作年龄就聘用他。小说接着以倒叙的方式告诉我们,舒吉是如何走过过去的十年,来到1992年。
把小说的结尾和第一章再细读一次,便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前呼后应。
书中主要的人物,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失败的。但在重重打击中,他们都展现坚强的斗志。艾格尼丝当然是主要的例子,虽然贫穷打败她,酒瘾甚至让她52岁就丢失性命。但是,她在被丈夫抛弃后,在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时,展现强大的意志力。丈夫抛弃她后,和另一个女人同居,她跑到他的住处,用脏话破口大骂,面对邻居嘲弄与不屑的眼神,她依然神情自若昂首阔步,这都一一展现她强大的战斗力。
作者对撒切尔夫人的施政颇有微词,他认为撒切尔夫人要的不是诚实勤俭的工人,而是科技、核能,工业的日子已成过去;她的政策制造高失业率与社会不安,她创造的经济文化贪婪而自私,并且造成社会的分化。
斯图尔特长期住在纽约,那是因为他“嫁”给美国人,目前和同性丈夫住在纽约曼哈顿东村,舒吉·贝恩是小说小主人翁,是妈宝,有女性化的倾向,喜欢女孩子的玩具,向往成为发型师。一些论者认为,这些性格特征,也是斯图尔特的性格特征。
半自传式小说
这是2020年度英国布克奖(Booker Prize)得奖小说《舒吉·贝恩》(Shuggie Bain)的社会背景,这也是作者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他老爸是Shug,儿子就是Shuggie。
二儿子利克,最能体现小说要表达的精神,他为了拯救妈妈,不惜和她不停冲突,虽然后来被妈妈赶离家,他仍坚强地活下去。妈妈过世时,舒吉打电话通知哥哥。利克在赶回来奔丧前,在电话中钜细靡遗地交代弟弟该办的每一件事,也显示他已经是个成熟又有担当的年轻人,甚至“不太正常”的妈宝舒吉,虽然痛哭崩溃,但在沉静之后,坦然面对现实,渐渐学会自立。
书中的艾格尼丝是个性格复杂又充满矛盾的女人,时而困扰,时而惹人怜爱,既脆弱,也坚强。望子成龙,却又耽溺于啤酒和情欲中不能自拔。她和舒吉的关系,像她的个性一样,复杂又充满矛盾。有很多关爱,也有不少冲突,最重要的是,她身上的自我毁灭因子,常常在情绪失控中占据主导。所以她不停地喝。“她喝酒,是为了忘记。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赶走身上的痛苦和寂寞。”
回到1981年,那时候舒吉的妈妈艾格尼丝·贝恩(Agnes Bain)和第二任丈夫舒(Shug),还有三个孩子挤在父母亲的高楼公屋同住。她不时倚窗远眺,也喝酒抽烟玩纸牌,等待驾驶德士的丈夫晚间回来。后来被花心的丈夫抛弃,面对贫困,以致染上酒瘾不能自拔,更导致大女儿和二儿子一一离开她。大女儿为了逃离母亲,和男友远赴南非工作结婚。二儿子亚历山大,小名利克(Leek),是个很有艺术天分的男孩。虽被艺术学院录取,却因经济问题一直无法前往就读。他虽曾尽力拯救母亲,但母亲常把他的苦劝当作刺耳的唠叨,两人常起冲突,后来还被母亲赶离家,最后只剩下小儿子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