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双方辩论,也想发表观点,可登录: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idUCZdNSI7GSNbol7vl5to1sVbTARVvwgsn6Oa9gK4f9rDQ/viewform?usp=pp_url
 

反:是的,搭巴士难道不比坐车更辛苦吗?

正:那请问对方,如果搭巴士算吃苦的话请问走路算什么?可见有些方式,对方认为是吃苦,我方却认为在享受,享受应该因人而异。相反,对方今天非将享受等同于奢侈,这是我方无法认可的。

首先,我们需要理清的是本辩题的讨论应在于旅游的过程还是结果,而所谓的享受与吃苦是精神还是物质上的。对方立论时便认为目的与意义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应讨论目的,而应讨论过程。再者,享受与吃苦的讨论只应是物质上的。对方认为搭巴士观景也能很享受,但那是精神上的享受。物质上而言,如果能坐轿车却选择坐巴士,这就是“吃苦”的选择。基于以上两点,我方的立场可被理解为提倡大家在旅游的过程中放弃物质上的更优选择,经历一段“吃苦”的过程,从而才能收获更多的满足与成就感。

我方认为对方对于吃苦为相对概念的定义过于偏颇。如果一名学生考试100分,另一名考了99分,那99分就是低分数吗?但如果平均分是60,那99还很低吗?当我们把坐巴士、走路、吃路边摊等等归于吃苦,那那些在非洲饱受饥饿的小孩又算什么呢?相对概念过于模棱两可,不便用于讨论基准。

正:因为来源不一意义就会不一,所以价值就不可以被比较。如果是最好的朋友或亲人买来祝我生日快乐,我两个都会珍惜。

第三,吃苦的旅游可以使游者获得心灵的感悟与思考。范仲淹游岳阳楼,怀着安于简朴的吃苦心境,终悟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理;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也因怀着一颗吃苦的心游历四方,才能切实思考社会弊端反省自我缺陷。旅游是难得让人脱离世俗的机会,与其在各种高端场所用享乐与奢靡麻痹自我,何不慢慢品味、细细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为目的与意义做一个简单的区分。一件事情的意义是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其中的某个或多个目标。所以纵然通过吃苦增长阅历是有些人旅游的目的,但是享受才是旅程的意义。

正:所有的成就感都是要有背后的付出得来的,但对方所谓的吃苦,如坐巴士旅游等真的是付出吗?

正:那请问对方如果一个外国人在新加坡搭巴士环游一周, 那是不是就能说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但搭巴士算是吃苦吗?

旅行是让人休闲娱乐、增广见识的好机会。然而相比较于以往一味追求奢侈享乐的旅行,近年来也有不少人选择穷游或踏上背包旅行,甚至在旅行途中一边打工一边赚旅游费用。旅行的意义应该在于享受,还是吃苦呢?

反:付出带来成就感,而成就感带来价值。吃苦的旅行没有享受,难道不是付出吗?

第二,吃苦的旅游给我们成就感,促使我们更珍惜眼前的风光。眼下穷游盛行,以登山为例,汗水浸透衣襟、腰酸背痛地一步步登上顶峰的人和那些坐索道轻轻松松到达顶峰的人,看到同一风景,又怎会有相同的心境?旅游和人生一样,如果我们太过容易欣赏到风景,就会因缺乏珍惜与敬畏,而体味不到其旖旎动人之魅力。

第一,吃苦的旅游使游者更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上海的外滩、东京的银座、新加坡金沙酒店皆是奢侈和享乐的象征,可这是这些城市的灵魂所在吗?奢靡享乐的生活大同小异,而要想切身了解一个城市应摒弃奢华,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以在新加坡旅行为例,只有在小贩中心和安哥安娣唠过家常;在牛车水小印度慢慢走过;在巴士上看到不同种族的人和谐相处互相谦让,才能讲了解新加坡。

另外,吃苦才能提供我们在旅行中静下心来,感知世界的机会。比起在奢侈带来的快感中麻痹自己,吃苦迫使我们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融入当地人的文化,让旅行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收获。

正:但是我方认为,坐着双层的旅游巴士,环顾四周美景、感受到那些风土人情是种享受。我喜欢搭巴士去体验风土人情,反倒可能不那么喜欢坐豪车,那为什么一定要坐豪车才是享受,巴士是吃苦呢?

每期随机应辩将由来自不同学校,文化背景各异的青少年,针对同一个热门话题辩论,畅所欲言。

反:精神方面的享受因人而异,因此是没有办法客观讨论,我们只应讨论物质上享受与吃苦的。你方本可以坐轿车,但却选择一个消费更低的方式搭巴士,难道不是吃苦吗?

反:请问对方,你每天熬夜努力才赢了一个奖杯,你会不会有成就感?

正:肯定会。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旅游的意义是在于享受。

反:怎么说?

正方立论:

故此,对方最开始就误解了吃苦的定义。我方今天提倡旅游的意义在于享受,并不仅仅是提倡大家在旅游中追求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更是去享受旅游中付出和努力的过程。一边旅游一边去享受旅途中的美好事物、人文风光,旅游的意义本就是让大家去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吃苦则指在物质上不追求奢侈,安于简朴。享乐指用金钱奢侈地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我方认为旅游的意义在于吃苦,原因有三:

反:当然不可以,因为当一个人沉浸在享受奢华气氛里,又怎么能体会这个城市?

反:辛苦得来的价值会不会更高?

据Knoema数据库,新加坡2017年的出境人数多达990万人次,是近新加坡总人口的1.8倍。TodayOnline更是预测新加坡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7大境外消费国。可见,出国旅行已成为了国人生活的常态。

正:那要看是谁给我买的,及为什么买。

对方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将努力等同于吃苦。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定义。我方承认努力及付出在旅游中的重要性,但如果某游者很享受努力的过程,那还算是吃苦吗?就爬山的例子,若游者觉得一步步爬山的过程本身很有趣,那难道不是种享受吗?

正:请问对方,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享受去了解我们到的那个国家?

综上所述,因为吃苦境况下的旅游更能带来更多有价值的收获,所以旅游的意义是吃苦。

反方立论:

本期的辩题:旅行的意义在于享受还是吃苦?

反方结辩:

开篇立论

总结陈词

第二就是对方说的过程和结果,我方认为意义既不是过程也不是结果,而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则必然是精神上的。所以对方说经过努力的爬山之后会更加珍惜风景,人生观更加开阔,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正方结辩:

反:有付出、经历不易可带来成就感。那比起从店里给你买个奖杯,你更珍惜赢回来的还是买的?

其次,在旅行中专门去吃苦并没有意义。短时间内吃苦并不能得到回报 ,而享受的话至少过程中可以收获快乐。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去一些较为贫困的地方作义工旅游(voluntourism),帮助当地人民。可在短时间内,他们所做的对当地人群是否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往往,这些义工们甚至有时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麻烦。相反,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用在享受上,去看看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充实见闻,这难道不比白白吃苦更有意义吗?

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真正的面貌。” 当我们在五星餐馆吃牛排、逛商场的时候,又如何如对方所说的增长阅历,体验人生呢?如果想要享受灯红酒绿,又何必出去旅游?旅游在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我们认为旅行的意义是吃苦。

假期的时间应该适当减压,因此旅游的目的与意义应在于享受。忙碌的生活使我们非常需要一个享受生活的机会,而假期如果再吃苦的话,只会给我们更多的压力,失去能够休闲放松的好机会。出去旅游,享受新事物、新友情、新经历,才是我们旅行的意义。

争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