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感谢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除了在奖学金上的资助,我想更重要的是在服务期间,认识很多可爱的同事们,也透过帮忙举办活动,开始思考你是否在乎文化?等课题。或许日后工作中也需要不断探索,新加坡对国人而言究竟代表什么,此刻正值国庆日前夕,愿53岁的新加坡,如同自己即将展开新生活,可以不畏风雨,欣欣向荣,心想事成。

也想感谢家人,特别是爸爸妈妈。依稀记得机场的每个送别,爸妈的眼神总是流露出不舍,却一直坚持给予我绝对的自由,在国外时给我最大的空间,回家时让我吃到想念的妈妈的味道。谢谢你们,一直深信我可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即便心疼,尽管不舍,却也放手让我去跌倒,去勇敢,去成长。

有人说,只有往回看,一路走来踏出的一个个脚印才会逐渐清晰,也才会发现,一个个点早已在自己不注意时悄然连成线。

刚开始,人们问我,你会想家吗?回国实习期间,知道我在上海生活,人们问我,上海和新加坡相似吗?那里生活如何,以及对当时热点话题迈向智慧国的看法。偶尔也会有人问我,“你的华语真好,你是新加坡人吗?”后来,不知怎的,这些问题渐渐地淡出视线,变成“你会想念上海吗”?

众多翻译教会我的事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人,他们专业、敬业,慢慢地也让我想要变成更好的人。

曾说过,选择到中国,像是“点一杯冷萃耶加雪菲”,在一场雨天,喝着冷饮,冷暖自知。再往回看,或许四年的双文化课程无形中开启这扇大门,又或许是返回母校代课这段时间,潜移默化中塑造我的决定。或许说到底,只因比起笨拙地“飞”,在机会敲门之际,要我在还未看见绚烂就收起翅膀,会让我更加遗憾。所以,当时我带着并不是特别坚定的心,却异常执着想要做好的信念,展开留学生涯。

最后,感谢一次偶然的机会,挚友的鼓励,编辑的支持,你们的倾听。感恩有这个机会,让有时过分感性的我,在《留学博客》这一宝贵的平台,尽情地“欣说心语”。由衷地,最后一次说,致谢,感恩。

最想念的,莫过于在那里认识的人,来自世界各国、中国各地的你们。谢谢你们教会我,每个人的时间轴都不一样,不同的人生观也同样五彩缤纷。如果说大学是场青春盛宴,感谢这群朋友的相伴,让我的青春热血过、沸腾过。曾伤感如何说再见,但就像毕业晚会主题“再见,再遇见”,期待日后的重聚,更期待像你说好的一样,我们在已翻篇的人生里,强行给彼此加戏。

当然,也少不了那个特别的你。自从走进生命的那一刻起,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坚持、努力和付出,牵着我的手,陪我走过这么多重要的里程碑,以及至今在中国境内那么多旅途中,最为难忘的新疆和云南之行。

大学四年,说不上完美,但因你们而完满。就像21岁时曾说的,这一路走来我曾以为有多么不容易,回头看才发现原来走了那么一点。未来还有更长的路,更多的未知要去开创。如今23岁的我,愿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你们,都可以发光发热,做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也好,做个有趣的人也罢,总之要一起努力,变成更好的我们。

唯独有着近似体验的新加坡学生会,在此也想感谢你们,在这段时间里成为我离家不远的另一个家。或许因为我们终究都会回来,所以短暂的离别不会特别地挂心。但不管在哪里,都要继续加油,照顾自己,做彼此最坚定的依靠。

当初曾有老师和我说,大学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后来也曾和某个友人谈起,每个学科好似都会培育出带有自己独特气质的毕业生。当初选择翻译系,说实话并没有多想,只是出于一种莫名的喜欢。后来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学不仅改变我的人生轨迹,我的身上好像也从此散发出那么一点翻译的气场。或许,在众多翻译教会我的事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专业、敬业,慢慢地也让我想要变成更好的人。我想,这就是大学和选择专业的意义。

又怎么可能不会呢?上海承载了蜕变的重与轻,在心目中的分量也从此有了改变。可与其说想念那个地方,不如说是想念在那里的时光。某次深夜和朋友看完电影在校园漫步写了《尽秋随想》,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和室友取快递想到要记录《24小时的狂欢》,还有某次沮丧的时候,宿舍前台阿姨那不经意的温暖微笑与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