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堆砌出装满回忆的房子,经岁月锤炼后,奠下一户户人家的历史,甚至见证一个国家走过的历程。
与本地其他百年建筑比较,这栋具有114年历史的大宅拥有一个富有苏格兰风味的名字——“金洛屋”(Kinloss House)。
今年85岁的美代子通过电邮接受《联合晚报》访问时指出,她小时候特别喜欢到房子后院,从那里可以俯视市区景色;她也记得屋内空间很大,她最爱胡乱跑上跑下,也会在大厅打乒乓。
原来,大宅的第一代主人是来自苏格兰的英军工程师亚历山大穆莱(Alexander Murray),他上世纪初来到新加坡,负责维多利亚纪念堂的设计与建筑工程,并于1903年在现有淑女山路3号的位置,建造了自己的私宅。
不过,在历届国会议长中,仅有杨锦成医生入住过统帅府,之后接任的前议长陈树群选择留住在自己的房子,之后的议长也没搬入这栋官邸。
今年66岁的英国籍妇女斯蒂芬尼基南接受《联合晚报》越洋访问时透露,1963年至1965年,当军人的父亲被派驻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而她则来到新加坡升学,成了金洛屋的150多个寄宿孩子之一。
蜿蜒小路在一转一弯之间引向艾美丽山顶,山脚下的城市喧闹声,渐行渐远。
日裔牙医成大宅主人
池田医生自1920年代初来到新加坡,在市区禧街开了一家牙科诊所,名为“池田齿科”,生意不俗,并在1935年买下这栋大宅。美代子的母亲是池田医生的侄女,她四岁时也搬到大宅生活,直至九岁随家人回到日本。
对历史建筑特别感兴趣的文史研究者林坚源表示,位于艾美丽山顶的这栋大宅,其“身世”向来成谜,为何被命名为奥斯本大宅,至今也未有答案。
包括院落和周边空地在内,老洋房占地达8万6439方尺,建筑设计古雅且气派;大厅内有一个黑色漆木楼梯,二楼两侧的空间原本是睡房。
在本地超过百年历史的建筑物中,不少曾是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的住宅,“藏身”于城市里较隐密的角落,如山顶上或坟场附近。
统帅府 16英军统帅入住过
新加坡政府在1970年代接管金洛屋,林坚源指出,大宅之后曾是新加坡大学建筑系的落脚处,也曾交给警察部队使用过。2009年,安盛人寿保险(AXA)租下大宅并设立学院,直至今年中撤离,留下空置着的大宅。
前年到新加坡走了一趟的美代子,发现老屋子的格局70多年来保持不变,让她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时光。
不过,池田医生与家人亲戚们只在山上住了四年,就搬离大宅回到山下居住,而艾美丽山顶大宅则一度成为日本总领事馆。
谦福路17号的大门有警卫人员守着,事前申请了访问批准的我和摄影同事,顺利开车进入这个面积有至少七个足球场大的园地。
目前,由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所管理的这栋大宅,出租给艺术团体经营一个名为“艺岭”(Emily Hill)的艺术与文化空间。
我国市区里的小山丘本来就不多,至今仍保留下来的山顶老房更是屈指可数,而眼前这栋殖民地式的双层独立洋房便是其中之一。
文史研究者林坚源告诉《联合晚报》,“金洛”也是苏格兰某乡村的名字,村子附近有一个名为淑女山的城堡,穆莱可能是以此为灵感来替房子命名。
“从王总统的一些要求,可看出他的为人。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动的,是他对佣人房所提的意见。起初的设计,受到旧建筑物本身的限制,房间低矮、通风有限。总统特别提出这个部分,要我们改进,直到他觉得设计能让两个佣人过得舒适为止。”
二战后,金洛屋成为一栋大型宿舍,让派驻新马的英军人员的孩子们来这里寄宿与求学。
先穿过咖啡山坟场,再从泛岛高速公路底下驶入有地住宅区,当谦福路(Kheam Hock Road)就快到尽头时,小路左边长满茂盛树木,盎然绿意中隐约可见一栋与周遭洋房“气质”不同的“隐世”豪宅。
山路走到尽头,坐落在丘顶的就是拥有至少百年历史的威基路上段11号别墅,又称为奥斯本大宅(Osborne House)。
统帅府于2009年11月被列为国家古迹,目前出租给某金融机构作培训学员之用。
根据林坚源的研究,他相信大宅可能是印度尼西亚一名苏丹于19世纪末建造的;到了1935年,由日裔牙医池田重吉(Dr. Jukichi Ikeda)买下和入住。
前年,在本地出生、池田医生的后人佐藤美代子回新加坡重游故地,并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证实了艾美丽山顶大宅的部分历史。
斯蒂芬尼记得,她听当时的宿舍长说,二战以前曾有一名姓陈的电影院大亨入住金洛屋,直至日军攻下新加坡。
在清幽宁静的淑女山路(Lady Hill Road)上,矗立着一栋展现浓浓的殖民地时期建筑特色的白色大宅,与附近设计摩登的洋房形成强烈对比。
到了1996年,因当时的总统府得进行长达两年的装修,已故总统王鼎昌曾把统帅府当官邸。
林坚源指出,穆莱在大宅住了四年后就离开新加坡,根据他的资料研究,金洛屋一度是日本官员的住所。
由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所管理的金洛屋,平时不开放给公众参观。为了让国人有机会认识这类具历史特色却鲜为人知的本地建筑物,林坚源与土管局合作,于今年7月至11月举办一系列导览活动,带公众参观由土管局所管理的建筑物,金洛屋便是其中一个地点。
二战爆发后,统帅府一带设立为森路军营,成为英国陆军与空军的联合指挥中心,这里也见证了一些最激烈的战火。日据时期,统帅府成了日军的营地。
据国家图书馆资料,统帅府建于1937年至1938年,曾在1938年9月份见证英军少将威廉多比的儿子的婚礼,而且是新加坡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婚礼,出席宾客约400人。
大宅占地2400方米,在当时来说可称得上为极具规模的“大气”住宅。
英军撤离新加坡之前,把统帅府交托给我国政府,之后有一段时间成为国会议长官邸。
淑女山金洛屋 二战后变大型宿舍 英军子女寄宿求学
入门后,一条两旁种植着棕榈树的柏油路,往不见尽头的绿意伸延,车子沿着小路一转,方才看见一栋典雅、大气的殖民地时期建筑物矗立在眼前。
艾美丽山顶大宅
“还有就是饭厅,那也是我很喜爱的角落,因为大伙儿都会聚在那里用餐,非常热闹。”
本地文史研究者林坚源(53岁)告诉《联合晚报》,拱门与砖块装饰外墙的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典型建筑风格,讲究突出原材料与匠技,倡导抵抗大量工业生产所造就的劣质建筑。
美代子说,一要她忆述在艾美丽山顶的那段日子,连串温馨美好的回忆就涌现,让她很想重访儿时故居,再看老房子一眼。
走近一看,米白色的两层楼建筑物,有许多圆形拱门和大扇窗户,橘红色的砖块点缀着部分外墙,屋顶高大。
林坚源希望,当局能考虑把大宅列为保留建筑物,好让艾美丽山的战前历史保存下来。
总统国会议长官邸
隔着一段距离看统帅府,其格局设计展现明显的维多利亚时代建筑特色,中间主楼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翼楼,以倾斜角度连接着主楼,犹如一只展开翅膀的蝴蝶。
建筑格局像蝴蝶
她说:“我记得屋子二楼有一个小型图书馆,我和其他孩子们会在那里温习功课,偶尔看一看影片和跳舞……大宅外有一个篮球场,可以说是带给我最多欢乐回忆的角落。”
大特写
本地作家与建筑师虎威曾在报章专栏中写及参与王鼎昌入住前、修复统帅府的工程,他写道:“由于总统本身是建筑师,与他沟通反而比与外行的客户来得容易。他有时甚至以图画代替语言,传达要求。这些由他亲笔绘制的草图,非常精确、整齐,若交到建筑商手上便差不多能施工。”
林坚源透露,设计统帅府的是英国建筑师弗兰克·布鲁尔(Frank Brewer),本地一些其他具工艺设计风格的建筑物如国泰大厦,也是他的作品。
在二战结束后,山顶大宅的“角色”多次更换,它曾是社会福利部的办事处,也一度成为女子收容所、儿童院和戒毒所等。
林坚源带着记者穿梭于统帅府内的宽敞空间时解释,从建筑物的内部设计与格局,可窥探当时英军统帅与家人的生活形式,例如佣人使用的楼梯、厨房与卧房,都明显地与其他空间区隔开来,并且设计得“隐密”,佣人的活动空间不容易被看见,为主仆关系划下清楚界限。
本期大特写,记者走访其中三个具丰富历史的住宅“古迹”,翻开它们的历史,找出曾在老房子住过的人家,了解大宅里发生过的故事。
当时,山下的密驼路一带也被称为“小日本”,日本社群不仅开设了林林总总的商铺,也设立学校、诊所、俱乐部、教堂、报纸,甚至还有印刷厂。
这里就是英军驻扎新加坡时期设立的统帅府(Command House)。英军于1971年撤离新加坡之前,前后有16名英军统帅曾入住这栋豪宅,包括马来亚英军总司令白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