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看来,走出舒适区往往与痛苦相连。因为要寻找一条未曾走过的道路,去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单是对未知的恐惧,就足以让人产生不适。
居家学习的这几天,部门老师的WhatsApp群空前活跃。问题不断产生,又一个个得到解决;面对来自资讯科技的挑战时,每一位老师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探索精神。在这个持续突破个人舒适区的过程中,那种洋溢的学习热情,成长的满足与快乐,让一群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老师焕发了青春。
或许,这已足够说服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迎接你的,不是痛苦,而是成长的快乐!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在发展变化,人也需要保持移动。因此,拥有一个随时做好准备的脑,一颗愿意拥抱变化的心,是非常重要的。放弃固有的惯性思维,走出自己思维的舒适区;舍弃无用的沉没成本,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这,才是面对变化时真正明智的选择。
作家马伯庸说:走出舒适区的目的不是找罪受,而是找到一个你之前从来不知道的更舒适的区域。我很认同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但从反面想一想,停留在舒适区就不会痛苦吗?乌卡(VUCA)世界的可怕,就在于它会毫无警示地把一个翻转的局面呈现在你面前,一记重拳便把毫无准备的你击倒在地。你会更乐于接受这种致命的剧痛吗?
就像不久前,发生Zoombombing的意外之后,老师们都在积极寻求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替代方案。当有同事提到WhatsApp也有“群组视频通话”功能时,苏老师立刻发起了视讯会议,开始尝试。那种高涨的学习热情,足以点燃任何一个态度冷漠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