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路过新加坡的朋友告诉我,她特别喜欢坐落在罗拔申码头那座横跨新加坡河的行人桥阿卡夫桥,朋友说,就喜欢桥身大胆绚丽的色彩,而我知道的是,那是出自菲律宾艺术家的艺术加工。阿卡夫桥前几个月又刷上新漆,说是庆祝新菲两国建交50周年。
走过的最远的大桥是厄勒海峡大桥,那是一架行车铁路两用的国际跨海大桥,连接了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的马尔默,设计壮观而奇特,特别之处在于大桥一半海面上,一半海面下,由海底隧道、人工岛和跨海大桥组成。那天坐在一列从哥本哈根开往马尔默的火车上,火车开过厄勒海峡,最大的体验是从海底冲上海面的瞬间,那时候真要赞叹近代建筑工程技术之高超。因为这座大桥,两个隔着厄勒海峡遥望的北欧国家连成一体。
桥梁有时也承载着历史记忆。对于许多我的前辈及同代人来说,记忆里的一座桥叫独立桥。尤其是见证过,甚至参与过新加坡反殖民运动的前辈们,他们对那座桥头两端各有雄狮守护的独立桥有强烈情感上与历史上的记忆。在争取独立的年代里,独立桥象征了新加坡人民与殖民统治者抗争的壮志豪情。就如一个前辈说的:“独立桥是我们这代人永远的地标”。可当独立桥上的牌坊与雄狮被拆除与移走后,那驮着尼诰大道越过加冷河的一座桥,仿佛被马路吞噬了,变成了尼诰大道的一部分。连带独立桥失去的,是新加坡独立建国的重要印记。试问现在有几个年轻人懂得“独立桥”?
突然想起我喜欢的城市香港,它那座青马大桥通车以后,这20多年来,多次从大屿山赤鱲角机场行经青马大桥,车子一路跨越马湾岛、青衣岛之间的海峡,总为那景致既秀丽又壮阔的香港山水而欢喜,尤其日落黄昏的时候,有暮霭霞光映照的青马大桥,在山水辉映间益发美不胜收。世事充满变数,从青马大桥念及当下陷入乱世的香港,心中怎不备感哀惋!
本地一些诗人也爱歌颂螺旋桥,林得楠、李宁强、陈志锐、周昊都写过这座摩登前卫的城市地标,林得楠在《历史记诗簿之六月雨树》特地点出螺旋桥:那一场国际梦想/不来自圣淘沙的豪华赌局/不来自滨海湾的空中楼阁/不来自鱼尾狮的现代神话/它来自小路边/草地上/沟渠旁/花丛间/街灯下/新加坡河口的波粼中/绚丽的螺旋桥上……
由于河流水道多,新加坡其实是个桥梁挺多的地方,有人统计过,新加坡共有大大小小近60座桥梁,新世纪以后,最时髦的当属连接滨海湾与滨海中心的螺旋桥。麻花似的双螺旋结构,网状的天篷,螺桥旋的确摩登、抢眼,开车经过的时候,很自然的会望上一眼。看过的资料说,螺旋桥双螺旋的设计结构就像人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由两条主钢索朝相反方向环绕而成,象征生命、延续、更新和成长。
有一回在网上读到本地文史研究者李国梁在博客《从夜暮到黎明》提起,过去邵氏机构曾拍过一部名为《独立桥之恋》的影片,好奇之下我也上网搜寻资料,知道担纲演出的男女演员还是当时走红的林凤、张英才。影片还有英文名,就叫“The Merdeka Bridge”。但电影《独立桥之恋》毕竟是一般的“邵氏出品”,影片并不讲求时代意义,却说了个并无新意的穷画家与歌女的“爱情故事”,所谓“独立桥之恋”不过是象征故事发生在新加坡,男女主角在桥上约会,但换个角度想,这部拍摄于1959年的电影之所以取名“独立桥之恋”,不正说明,这座桥梁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不知为什么,就喜欢桥梁。在我眼里,每一座桥都是一道风景。那一年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刚通车的时候,正好人在武汉,看到当地新闻说大桥通车了,好奇之下,特地从武汉飞往宁波,再从宁波搭上长途大巴往上海方向过杭州湾,只为了走一趟当时号称“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潮大,风大,海浪大,施工难度尤其大,能够在杭州湾架起全长36公里的大桥,即便千里迢迢也值得一瞻风采。那天在桥上,正巧碰上夏季大雾,车子在海上浓雾中跨越大江大海,大约25分钟的车程,一路上真也没看到什么,只看到桥两边朦朦胧胧的水天相连,可当车子在杭州湾上以近百公里的时速飞驰,想到桥下的惊涛骇浪,那种感觉还真痛快。近年来中国修建跨海大桥、高山大桥的速度惊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几年后又被后来的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超越。
台湾宜兰知名地标南方澳跨港大桥突然就坍塌了。我在YouTube上看到大桥断成两截,车子随大桥坠落大海的瞬间,真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南方澳跨港大桥曾是台湾引以为傲的建筑工程,新闻资料都说了,类似的“以单钢梁兴建的拱桥”全世界只有两座,另一座在西班牙马德里。可大桥怎么说塌就塌,看了真教人不安。
连带独立桥失去的,是新加坡独立建国的重要印记。试问现在有几个年轻人懂得“独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