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后的重返,“魔法保姆”没有带来足够惊喜。是啊,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英国文化为土壤的魔法世界已经发展到了《哈利波特》的层次,《魔法保姆》的“小戏法”难以望其项背。

平心而论,新版编导相当用心。不仅设法勾引粉丝们对原版的怀旧情愫,同时也努力加入一些新元素,尝试吸引对Mary Poppins没什么印象的新生代观众。像是适量减少歌唱,服装设计更加绚丽,对白更加精炼巧妙等等。现代版Mary Poppins的人选亦可见编导的用心,无论形象、气质、年龄,Emily Blunt(艾米莉布朗特)确是当今影坛的不二人选。

剩饭不一定难吃,炒得好比新鲜出炉的还勾人。像是《星球大战》(Star War)十几年后的回归,就重新唤起一代人的“星战”狂热基因。而30年后再重来的《疯狂麦斯》(Mad Max),无论阵容、气势、场面都远超前作,“剩饭”炒得津津有味。

《魔法保姆》资格更老。原版主演Julie Andrews(朱丽安德鲁斯)如今高龄82。虽然是1965年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让朱丽享誉全球,但却是早一年的《魔法保姆》让她戴上奥斯卡桂冠。朱丽是音乐剧时代的传奇,是“唱而优则演”的典范。在经典被“翻烂”的好莱坞,半个多世纪都没人敢碰“Mary Poppins”,可见朱丽安德鲁斯的影响力有多可怕。

54年后的重返,“魔法保姆”没有带来足够惊喜。是啊,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英国文化为土壤的魔法世界已经发展到了《哈利波特》的层次,《魔法保姆》的“小戏法”难以望其项背。而电影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很难在温馨家庭剧的场景中充分展现。与此同时,观众已被各种美轮美奂花招百出训练得铁石般无情。看来《魔法保姆》的这次回归,也许只能是一场编导演员们满怀敬意的制作,上年纪粉丝们深情的怀旧,以及迪士尼精打细算的投资罢了。下次再见“Mary Poppins”,或许得等多半个世纪。

让人觉得沉闷的,是迪士尼在很多地方都难以割舍的2D动画。2D动画和真人演员的配合演出,是迪士尼电影的招牌。拥有如此丰富的动画资源,怎能忍住不用?况且影片探讨的主题是快乐童年,那么加入些动画角色也顺理成章吧。但在3D乃至虚拟实境无所不在的今天,2D动画除了能勾起部分观众的怀旧之外,实在很难为电影增色。

从商业角度考量,翻拍或续拍经典绝对有利可图,特别是在一方创作枯竭、一方善于遗忘的今天。统计显示,2018年美国十大卖座电影,都是翻拍或者续集。赶在圣诞节“回来”的《魔法保姆》(Mary Poppins Returns),成为2018年的最后一碗“剩饭”,还可能是留得最久的“剩饭”。

可这部电影毕竟是音乐剧。科班出身的艾米莉虽然也是能唱能跳,但与开口就令人沉醉的朱丽安德鲁斯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编导“醒目”地将艾米莉的演唱部分尽量减到最低。帮她撑起电影歌唱部分的是Lin-Manuel Miranda(林米兰达),也就是片中的点灯人“杰克”。

卡在过去与现代之间

林米兰达是得奖无数的音乐剧奇才。2016年以饶舌乐成剧的《汉密尔顿》(Hamilton)让他红透半边天,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的加持下横扫各大音乐奖项。由他来担任“主唱”原应不辱使命。但不知编导是要向原版致敬,还是故意勾起粉丝们的联想,设计让林米兰达装出一种奇怪的腔调与口气,就连歌唱时也显得不伦不类。原版男主角Dick Van Dyke(迪克凡戴克)也是美国人装英国口音,虽曾被评为电影史最差口音之一,但也成为一大特点。